每日经济新闻

    品牌读榜·城市篇①丨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城市榜TOP30出炉,深圳新增上榜企业超20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4 19:08

    ◎本周开始,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以“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总榜TOP3000”为基础,陆续推出各个榜单的深度解读,并形成“城市篇”“行业篇”“地区篇”系列。首期,我们将解读总榜TOP3000中上榜企业品牌价值与数量的城市分布情况,即解读“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城市榜”合计品牌价值TOP30与“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城市榜”上榜企业数量TOP30。

    每经记者 黄博文    每经编辑 文多    

    5月9日,第八个“中国品牌日”前夕,“2024第八届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每日经济新闻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系列榜单。另外,品牌价值排名靠前的3000家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总榜及行业榜、区域榜,将在《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中发布。

    从本周开始,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以“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总榜TOP3000”(以下简称:总榜TOP3000)为基础,陆续推出各个榜单的深度解读,并形成“城市篇”“行业篇”“地区篇”系列。

    首期,我们将解读总榜TOP3000中上榜企业品牌价值与数量的城市分布情况。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基于总榜TOP3000,统计出了各个城市的上榜企业品牌价值总和与上榜企业数量,得到在这两大维度中表现最优的前30座城市,即“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城市榜”合计品牌价值TOP30(以下简称:品牌价值TOP30)与“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城市榜”上榜企业数量TOP30(以下简称:上榜数量TOP30)。

    (数据来源: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总榜TOP3000)

    (数据来源: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总榜TOP3000)

    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榜单显示,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五地上榜企业的合计品牌价值均超万亿元;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州市六地上榜企业数量均超过百家。其中,京沪深杭港五城的合计品牌价值占比超过75%。

    榜单还显示,城市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与城市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存在一定的错位。

    对此,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中心品牌室执行主任眭谦认为,这与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心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品牌价值高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京沪深

    品牌价值TOP30显示,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和香港五地上榜企业的合计品牌价值均超万亿元,其中,北京上榜企业品牌价值达到了89297.35亿元,超过深圳和上海的总和。

    上榜数量TOP30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香港和广州六地上榜企业数量均超过百家,其中,北京上榜企业数量达到了339家,上海达到了269家,深圳则较去年增加了21家,香港则减少了14家。

    数据表明,不论是上榜企业品牌价值的总量,还是上榜企业的数量,都集中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香港,其品牌价值和数量分别占TOP30城市的75.26%和54.54%。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分布与数量分布并不均匀,品牌价值高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事实上,作为首都,北京拥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资源。“三大运营商”“四大国有行”“两桶油”以及其他“中字头”上市公司,有着巨额的品牌价值,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庞大体量——其业务范围不止覆盖全国,还辐射全球。

    其他几座上榜企业品牌价值突破万亿元的城市也有各自的优势,一方面,上海、深圳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等地的证券交易所,吸引了众多公司注册并上市。此外,杭州凭借阿里巴巴(HK09988)超万亿元的品牌价值,合计品牌价值也突破了2.5万亿元。

    城市上市公司品牌价值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存在错位

    在品牌经济时代,一座城市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已成为衡量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优秀的品牌不仅是企业的金字招牌,更是城市的名片。例如,提及腾讯,人们自然联想到其总部所在地深圳;而茅台则与贵州仁怀紧密相连。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如成都、南京等,其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并未达到相应的高度。成都2023年GDP总量为2.21万亿元,位居第七,而成都上榜企业品牌价值为2882.28亿元,位居第十三。

    一座城市的上市公司品牌价值与其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什么存在一定的错位?

    “这一现象与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心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眭谦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道:“TO C上市企业广泛参与大众传播和整合营销活动,(因此对)这类企业较为集中的城市来说,其上市公司品牌价值与城市品牌影响力呈现更为紧密的交织关系;相对而言,TO B上市企业在大众传播领域的活跃度较低,它们更需要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参与公益慈善等方式,构建和传递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为地方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眭谦看来,城市在推动区域内企业品牌价值提升这方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传播需要。“一方面,强化城市自身的国际国内传播,利用城市传播资源,通过自身城市形象传播为本地企业品牌背书;另一方面,结合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策略,为本地企业提供更多传播空间,打造不同主题的‘地方—企业’联名款的传播活动,优势互补,密切互动,放大传播效能。”眭谦说道。

    深圳新增上榜企业数量达到21家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今年的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中表现抢眼,新增上榜企业数量达到21家,展现出强劲的品牌活力。从行业分类来看,零售行业成为最大赢家,共有6家新上榜企业;紧随其后的是电子行业,有4家新上榜企业;装备、日用和家电行业也各有3家新上榜企业。

    这一显著增长在最新发布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100”中也得到了印证,深圳虽然在上榜企业数量方面位居第二,但其合计品牌价值却稳居榜首,占比高达57.6%。

    “深圳表现抢眼,当然离不开这些企业自身在品牌管理和品牌传播方面的创新发展和不懈努力。但这些企业在品牌榜上的良好表现也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眭谦表示。

    他还认为,卓越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对本地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品牌活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的创意氛围、文化环境对企业在品牌设计、塑造和传播方面的重视度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眭谦看来,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一座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国际性的城市。“毗邻香港,具有良好的国际传播渠道,在把握品牌设计、创意、审美、传播和营销领域的最新趋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全球不同领域重要品牌的聚集地,并且自身也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方盛制药:共生投资拟减持公司不超1.21%股份

    下一篇

    新兴铸管:业绩说明会定于5月31日举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