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45661
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5月22日晚发布《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目标是到2026年,低空管理机制运转顺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应用场景加快拓展、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产业规模不断突破,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的发展格局,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具体来看,广东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攻克一批低空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基本实现低空产业链自主可控。
解读:继跃升为新能源汽车制造第一大省之后,广东又向着低空经济第一大省开始了全面迈进。
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计未来两年则有可能突破万亿规模。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发全国多地争相布局,此前已有包括北京、安徽、山东等多个省份发布相关政策措施,竞逐之势渐起。广东此时发布推动政策,加入竞争赛道,也是有备而来。
目前,广东仅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规模就已达上千亿元,加上通用航空、空中交通、空中旅游等多元业态,总体产业规模在全国属于领头羊地位。
另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全国低空经济企业资源集聚TOP50城中,广东占了五席,包括深圳、广东、珠海、东莞以及佛山,这其中深圳和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更是位居全国前二。
此次提出打造世界级低空经济高地,广东计划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强化引领支撑,发挥佛山、江门、惠州、东莞、中山等市制造业配套优势,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早在省上的政策发布前,三座城市就已经开始针对性的布局——广州已编制完成《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3-2035年)》,计划到2027年,低空经济总规模达到2100亿元,到2035年达6500亿元,为“再造一个新广州”发力。
深圳也发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针对当前一段时期,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链上企业培育、鼓励技术创新、拓展产业应用示范、加大基础设施供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资助。
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出,全面拓展中国航展四大平台功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及航空航天产业,打造“天空之城”。今年珠海将在斗门、海岛等地试点无人机低空领域开放,推动开通珠海至深圳、陆地至海岛自动驾驶载人飞机航线和无人机物流直航。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
5月23日下午,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投产后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产量将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1吉瓦时=1000兆瓦时)。据介绍,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入华十年来,继上海超级工厂之后,在中国的又一大型投资项目。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开幕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也是国内首个获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举行。文博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历经20载,规模逐年扩大,参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线下)增加至第二十届的6015家(线下+线上),增长了8.6倍。
北京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其中,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100亿元以上。实现引领全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5-8项,新增获批上市创新药10个、创新医疗器械30个;“三医”联动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新建1-2家研究型医院;引进培育多层次专业人才1万人以上。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全线隧道贯通
据悉,位于湖北宜昌的沪渝蓉高铁(即沿江高铁)石门1号隧道顺利贯通。至此,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全线25座隧道全部贯通,为项目如期于2025年建成通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线路开通后,武汉至宜昌高铁通行时间,有望压缩至1小时左右。沪渝蓉高铁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六省市,由包括武汉至宜昌等7大项目组成,线路总长约2100公里,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
“无不健康状态”,2023年中国海洋“体检报告单”发布
生态环境部5月23日发布《2023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监测结果表明:2023年我国管辖海域水质总体稳中趋好,夏季符合优质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9%;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监测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无不健康状态。
聚焦沿海省份近海海域水质,与上年相比,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优良水质面积比例有所上升,天津、广西和海南基本持平,上海有所下降。辽宁、山东和广东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有所下降,河北、江苏、福建、广西和海南基本持平,天津、上海和浙江有所上升。
53座城市国际创博能力指数,北上深杭位列前四
5月22日,《城市国际传播能力指数(2024)》正式发布,以覆盖我国内地/大陆地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全部省份的53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维度对城市政府在国际传播中的投入和成效进行评估。
城市国际传播能力指数2024综合排名前20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成都、青岛、厦门、南京、武汉、苏州、西安、重庆、宁波、长沙、三亚、天津、郑州、合肥、福州。
从得分及排名结果看,53座城市的国际传播能力可划分为四档:第一档为排名前五的城市,其实力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第二档城市有12座,包括以成都、青岛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也有以宁波、三亚为代表的二线城市;第三档城市有14座,涵盖郑州、合肥等新一线城市,以及昆明、贵阳、大连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第四档城市有22座,以三四线城市为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