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广东美容外科“加项目”引发“A股6000亿赛道沸腾”?业内人士:实际影响有限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2 19:38

    ◎5月22日,医美概念股集体高开。消息面上,据界面新闻报道,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于近日发布“调整省内医疗美容外科项目”的通知文件,在美容外科一级项目“(4)其他”新增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其中物理治疗包括激光治疗等多种光电项目,注射治疗则包括玻尿酸等多种产品注射。如这份文件属实并落地,影响究竟有多大?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文多    

    5月22日,医美概念股集体高开,截至收盘,华熙生物(SH688363,股价64.55元,市值310.92亿元)涨5.15%,朗姿股份(SZ002612,股价18.12元,市值80.17亿元)涨4.56%,金发拉比(SZ002762,股价6.53元,市值23.12亿元)涨3.65%,爱美客(SZ300896,股价223.4元,市值675.65亿元)涨1.37%。

    消息面上,据界面新闻报道,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于近日发布“调整省内医疗美容外科项目”的通知文件(以下简称“文件”)。“文件”显示,在美容外科一级项目“(4)其他”新增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其中物理治疗包括激光治疗等多种光电项目,注射治疗则包括玻尿酸等多种产品注射。

    如这份文件属实并落地,影响究竟有多大?5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医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此前很多公立机构的整形外科已经开展了注射类项目,美容外科项目调整实际是为市场“正名”,虽然将带动美容外科的业务增长,但对医美市场的实际影响有限。该医美业内人士认为:更重要的是,监管的变化将加速非手术医美替代手术医美的趋势。

    已有多地进行类似调整,各地分类不尽相同

    根据原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医美项目被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四类。其中,物理治疗,抽吸、注射及填充,激光和其它光(电磁波)治疗等作为有创治疗项目,被归为美容皮肤科项目。

    但记者注意到,在实践操作中,因存在美容外科与美容皮肤科部分项目交叉等情况,国内多省份已经对美容外科的项目范围进行了调整,但管理目录不尽相同。

    例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于今年1月17日发布的《上海市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中,美容外科项目包括多项注射项目和光电项目,如肉毒毒素注射,填充剂注射,激光、光电类治疗等。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3月8日发布的《湖南省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中,“激光和其它光(电磁波)治疗”“其它针对皮损或缺陷的光疗或激光治疗”属于美容外科一级项目,物理治疗,抽吸、注射及填充,激光和其它光(电磁波)治疗仍被归为美容皮肤科项目。

    另外,早在2012年,《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12年版)》已经将物理治疗项目和注射治疗项目增加到美容外科项目下。

    换言之,已有多地的美容外科医生获得了开展部分注射类治疗和光电类治疗的权限。因此,上述关于广东省政策变动的报道之所以引发市场剧烈反应,更像是市场情绪的产物。

    一方面,广东省是国内的医美大省。2023年6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专科医美机构数量共计15513家(不包含公立及民营综合),而广东省以1664家专科医美机构居首,占比高达11%。

    另一方面,受消费热度下调、监管逐渐收紧等因素的影响,医美板块低迷许久,市场对利好消息格外敏感。根据Wind数据,2023年至今,医美指数的年降幅分别为10.42%、11.57%和9.04%。

    非手术医美项目增长迅速,多家龙头布局光电项目

    非手术医美项目的持续增长是全球医美行业的大趋势。

    根据国金证券研报,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非手术医美数量达580.3万例,为全球非医美手术量最高的国家。韩国医美消费同样以注射类非手术项目为主,2015年最受欢迎的医美项目前两名皆为非手术注射类项目。

    另据艾尔建数据,2019—2022年,中国非手术类轻医美用户占比从72%提升至83%。

    不过,与美韩市场不同,上述研报中称,“能量源类项目”(激光、强脉冲光、射频、超声)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于短期内要超过注射类项目,二者在2020年非手术类项目中的占比分别为47%和44%。尽管国金证券认为注射类轻医美的发展前景仍然明朗,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玻尿酸等“医美入门级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头部企业已开始寻找下一个业绩增长点,而被多地纳入美容外科项目的光电项目就是新赛场之一。

    2023年11月8日,爱美客公告称:公司与韩国公司Jeisys Medical Inc.签署了《经销协议》,将该公司旗下的Density和LinearZ这两款在韩国已处于商业化阶段的皮肤无创抗衰仪器引入国内。这代表公司正式介入光电医美赛道。

    此前,通过收购相关企业对光电医美进行布局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华东医药(SZ000963,股价32.61元,市值572.09亿元)、贝泰妮(SZ300957,股价58.91元,市值249.5亿元)。华熙生物旗下智能医疗设备品牌“熙倍睿”曾发布过“手持式双频美容仪”,并称其“聚焦射频与微电流两大主流抗衰技术”。

    但正如《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爱美客第一季度净利润预增超20% “医美三巨头”新赛道易找,爆款产品难寻》),光电医美器械行业属于多学科交叉整合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壁垒高,且我国起步较晚,行业主要被外资品牌主导。通过投资和收购的方式直接进行布局的企业,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相当于被合作伙伴“卡着脖子”,安全感可能不足。

    另外,光电器械产品获批前需要完成临床试验和NMPA注册,对大部分医美巨头来说,短期内光电医美仍难贡献收入。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天瑞仪器:5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下一篇

    梅花生物:董监高及其他核心管理层合计增持8255.61万元,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