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徐肖逍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发改委:开展钢铁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5月13日上午,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有关方面,加快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他表示,要开展建筑、钢铁、炼油、合成氨、电解铝、水泥、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
点评:此次行动选择能耗高、排放大的行业作为重点,有助于集中资源和政策,实现更有效的节能减排。这些行动不仅是单一的技术或政策调整,而是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激励等。
2023年北半球夏季或为两千年来最热
新华社5月15日报道,德国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14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对北纬30度至90度地区的气温变化展开调查。基于树木年轮的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6月至8月的平均气温比过去两千年来同期的平均气温高2.2摄氏度。
点评:2023年6月至8月的平均气温比过去两千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2.2摄氏度,这一显著的温度升高进一步证实了全球变暖的严峻性。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来应对。
WTO: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进口总额三分之一以上
当地时间5月14日,世贸组织(WTO)发布最新博客文章称,电动汽车(EV)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运输行业,重新定义汽车市场,并重塑全球运输设备贸易。WTO的文章显示,到2023年底,按价值计算,电动汽车已经占全球汽车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点评:WTO的文章突显了电动汽车在全球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对汽车产业和国际贸易格局带来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预计电动汽车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影响力。
《财富》发布中国ESG影响力榜,70家企业上榜
5月13日,《财富》公布了2024年中国ESG影响力榜,共有70家企业上榜。《财富》表示,上榜企业在改善环境、保护员工、支持社区上做出了卓越的努力,以持续且包容的增长穿越经济周期,并赢得市场尊重。
点评:《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的发布,不仅表彰了那些在ESG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学习和改进的借鉴方向,同时促进了整个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重视。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ESG强制披露目的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
近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时表示,各国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大量资金,而ESG强制披露的目的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为在资源定价过程中考虑企业的减排绩效提供可靠的投资决策依据,为企业估值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吸引更多资金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引导企业更全面地承担包括减排在内的社会责任,支持各国政府稳步扎实地实现减排目标。
点评:冷冰的观点强调了强制披露在推动全球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引导资金流向、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和实现政府减排目标方面的潜力。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纺织行业在“2024全国低碳日”发布碳中和标准
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当日发布《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纺织品碳标签技术规范》三项团体标准,标志着我国纺织行业发挥标准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点评:通过制定和推广碳中和技术规范,可以引导纺织企业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些标准有助于推动纺织行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模式转变,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全国首个!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5月13日,在上海2024年节能宣传周开幕式上,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建设的工业领域碳管理综合性服务平台——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据悉,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通过开展碳计算、碳声明、碳数据库建设、碳效评价、碳金融、ESG、认证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碳量化与碳数据管理服务,可实现企业碳足迹申请、核算、报告生成、第三方核查、认证一站式管理服务。
点评: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对于推动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提升碳管理水平、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将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
新华社5月13日报道,北京将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创新探索促进电动汽车消费绿色电力的交易机制,激发供需两侧潜力,引导和鼓励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购买使用绿色电力,实现电动汽车绿色出行。
点评:北京推广“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的举措探索了促进电动汽车消费绿色电力的交易机制,有助于形成市场化的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绿色电力。体现了中国城市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行动。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磊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