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一周丨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我国首个聚焦企业气候信披的具体准则征求意见
近期,我国在ESG领域动作频频。5月6日,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加强相关物质管理。4月30日,财政部就《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构建全链条披露框架。同日,深交所公告修订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智能体战略发布 打造全国首个传播智能体孵化平台
5月9日,“2025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每经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林鹏发布了“每日经济新闻传播智能体”战略。刘林鹏表示,在AI时代,企业面临信息过载等传播痛点,需要传播智能体开启新革命。每经将依托传播智能体孵化平台,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基于场景理解、可信数据等四大战略基石,致力于为客户构建实用的传播智能体。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副总经理胡威:每经品牌100指数长期收益表现良好 大市值风格属性突出
2025年5月9日,第九个中国品牌日,“2025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副总经理胡威博士在会上分享了中证每经上市公司品牌价值100指数年度运行情况。他指出每经品牌100指数长期收益表现良好,具有大市值、高分红特征,在ESG实践方面也有良好示范效应。
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前夕,去上海聆听一场品牌共振的头脑风暴
5月9日,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前夕,“2025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会”将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数智升维品牌共振”。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品牌专家和近200位上市公司高管将共同探讨科技驱动下的品牌发展新趋势。此次发布会还将聚焦品牌共振新趋势,分享新案例、传递新价值,值得期待。
我国首个聚焦企业气候信披的具体准则征求意见,对企业范围三数据披露提出细化要求
2025年4月30日,财政部官网就《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有望正式成为我国首个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具体准则。专家认为,“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以基本准则为底座、具体准则为支柱,与国际准则“趋同”,并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
ESG一周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安徽启动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本周,ESG领域多项重要动态发布。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十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上海气候周发布“2025十大值得关注的气候技术”;安徽启动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一季度全球ESG基金遭遇史上最大撤资潮。
ESG信披案例丨未提及实控人信披违规问题 恩捷股份ESG报告被指“选择性披露”
4月23日,恩捷股份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此前的4月18日,恩捷股份因募集资金管理问题被云南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措施。此前,其实际控制人李晓明家族也因信披问题收到警示函。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表示,上市公司缺乏披露实际控制人负面信息的主动性,明确法规至关重要。
ESG一周丨六大行业涉新污染物项目将面临“一票否决”;成都、深圳等城市的气候行动正在提速
近日,多项与ESG(环境、社会、治理)相关的动态引发关注。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对石化等六大行业涉新污染物项目做出限制,涉及禁止生产的新污染物项目将“一票否决”。4月14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首期“美丽城市共建指数”报告,分析了全国100个重点城市在环境改善、气候行动、生态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ESG一周丨《企业ESG绩效评价导则》团体标准正式启动实施;首笔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成功发行
近日,多项与ESG(环境、社会、治理)相关的动态引发关注。《企业ESG绩效评价导则》团体标准正式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国“三位一体”ESG标准体系初步搭建完成。全球清洁电力占比于2024年首次突破40%,中国贡献超半数新增风能与太阳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中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了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吸引国际投资者踊跃认购。
“理想主义”胖东来:高成本、难复制,为何专家称其是零售业未来?
4月8日晚,胖东来发布关于“躺平叔”“柴怼怼”“宋清辉”等三起涉嫌网络侵权事件的回复说明,阐释拟起诉的缘由。胖东来回复称,其自费投入人力和物力对步步高、永辉超市等企业进行帮扶,直接产生帮扶费用约8300万元;集团将约95%的利润分配给员工。
ESG一周丨18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自4月1日起实施;移动源成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
关注ESG一周消息,18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自4月1日起实施;生态环境部:移动源成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2025年全体会议召开;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全球“绿色遇冷”,中国保持韧性源于三大支柱。
ESG一周丨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质量监网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商务部:今年我国将重点培育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ESG发展联盟首届会员大会举行;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ESG投资图谱明晰绿色债券与ESG基金规模显著增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ESG本土化没有捷径,需容忍“慢”,也要抓住“快”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ESG正在成为企业核心价值 ESG信披显现四大趋势
我国ESG信披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指出,ESG正成企业核心价值,未来ESG信披将扩大范围、标准国际化且具中国特色、质量提升、投资者更关注。
ESG一周丨三部门联合印发《碳排放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2024版)》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刘国梅摄(资料图)ESG政策三部门联合印发《碳排放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2024版)》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碳排放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
ESG重点议题新观察⑤丨供应链安全:痛点在于成本投入 需要监管自上而下推动
◎如何有效打造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认为关键在于做好全流程监测,最大痛点在于搜集和处理供应链上的数据,所以主要面临两大问题:首先是数据搜集和处理的资金来源,即由谁来承担这一费用;其次是管理权限,即为何我要接受你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