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开幕的2024北京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以下简称“奔驰”)携全品牌21款星徽座驾和前瞻科技亮相。其中,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G级越野车全球首发并领衔登场,全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插电式混合动力E级车,全新梅赛德斯-奔驰G500和全新梅赛德斯-AMG G 63则迎来中国首秀。
“作为全球首款豪华纯电硬派越野车,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保留了G级车家族的标志性设计,更将越野实力提升至全新高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表示,中国是G级越野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奔驰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以中国速度和奔驰标准,打造电动时代最令人向往的星徽座驾。
中国作为奔驰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奔驰在华韧性发展,成绩斐然。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奔驰向中国客户交付超过16.8万辆新车,其中多款国产车型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纯电车型交付量更是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一倍。
而随着纯电G级越野车的亮相,奔驰正式实现全品牌量产电动化,这无疑是奔驰坚定目标、积极推进转型战略的直观体现。唐仕凯再次强调,奔驰推动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从未改变,其要为客户提供多元的高品质产品,并在电动化的同时保持奔驰一贯的标准。
正式实现全品牌量产电动化
从纯电G级越野车到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EQS纯电SUV,从CLA级概念车到全新长轴距插电式混合动力E级车,都让外界清晰地感知到奔驰的态度,即坚定地进行电动化转型,且在战略上保持聚焦,同时战术上保持灵活性。
“我们坚信中国电动化汽车市场的发展活力是不会变的,未来仍然会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唐仕凯表示,在行业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豪华车细分市场,燃油车在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扮演重要角色,而奔驰的使命即是为客户提供多元的高品质产品,并在电动化的同时保持奔驰一贯的标准。
以中国市场为例。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正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奔驰在此次北京车展上发布了全新长轴距插电式混合动力E级车,其基于奔驰第四代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打造,具备燃油和电动两套完整的动力驱动系统,兼具动力性与经济性,更可在部分城市享受新能源牌照特惠政策。据悉,全新长轴距插电式混合动力GLC SUV也将于年内上市。
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市场日益增强的“智能化”需求,奔驰提出了油电都很智能,包括在最新车型上搭载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5G通信技术等。此外,奔驰还推出了副驾屏幕、智能语音助理、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车内游戏等更符合本土化需求的功能。
“我们的策略是继续以品质、舒适、安全和智能为特点,进一步扩大电动化产品阵容,继续加大电动化领域的投资。”唐仕凯同时强调,奔驰始终致力于让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更加高科技、更加智能,同时保持原汁原味的奔驰特性。而奔驰也在以中国速度创新,与中国市场更加贴近,此举对于奔驰未来业务的成功发展至关重要。
“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
事实上,自发明汽车后的138年以来,奔驰始终开创向前。而在智能电动化赛道大步前行的中国,正成为奔驰全球技术创新的前沿基地。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奔驰在华的研发投入达105亿元人民币,主要投入于电动化和智能化等前沿研发领域。作为奔驰在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团队,中国研发网络正以京沪创新“双引擎”为布局,成为奔驰全球创新的前沿阵地和未来趋势的风向标,在前瞻设计、电动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整车测试等各领域全面发力。
前不久,梅赛德斯-奔驰上海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全新大楼,该大楼总投资达6900万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达7400平方米,由创新空间、试验室、测试车间等区域组成,可进行软硬件的高效开发和全环境模拟,实现端到端、OTA以及V2X等功能测试。唐仕凯表示,全新大楼的启用,标志着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团队的职能已由过去的“研发服务本土生产”“中国研发,专属中国”,进入到“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的新阶段。
据唐仕凯介绍,奔驰的中国研发团队正在其部分国际研发项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包括插电混动车型的全新电池组、全新后排娱乐系统,以及为搭载MB.OS操作系统的新车型打造的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等功能。
与此同时,奔驰也在积极与中国合作伙伴开展交流合作,包括与人工智能平台思必驰达成合作,专注语音产品开发;与腾讯和艺电合作,率先将极品飞车手游版引入中国市场,并引入诸多腾讯旗下娱乐生态内容;与腾讯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开展合作,提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模拟、测试和应用等。
“中国创新潜力非常大,诸如新质生产力等的发展政策会让中国创新速度更快,特别是在汽车产业更是如此。”唐仕凯表示,来自中国的创新力也正进一步反哺其全球研发网络,奔驰在华将不断加大投入、加大本土化,并以产学研合作凝聚创新实力,引领行业发展。 文/申立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