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理想汽车又在自身熟悉的增程赛道加码了。
4月18日,理想汽车全新车型理想L6上市。新车定位中大型增程式SUV,共推出Pro和Max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24.98万元和27.98万元。
“在理想ONE上市之前,我们想要推出增程车型,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寻求资本很难。但我要为自己和用户造车,而不是为资本造车,所以继续选择了增程车型的路线。”理想L6上市发布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CEO李想表示,理想L6是很多用户所期待的。
据了解,理想L6基于理想汽车第二代增程平台打造。理想汽车官方表示,该车历时三年研发,投入超20亿元人民币,理想方面为该车打造了全新的生产线。理想L6下周将开启小批量交付,本月预计交付2000辆左右,大批量交付将在5月开启。
与此前理想汽车增程式产品不同,理想L6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我们研发了新一代的高能量密度铁锂电芯,兼顾了高功率性能。特别是配合整车能耗以及风阻的优化,理想L6拥有了1390公里的总续航,212公里的纯电续航。”理想汽车研发副总裁汤靖表示。
“驶入”红海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L6不仅是理想汽车目前售价最低的车型(售价在30万元以下),同时也是理想汽车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进入红海市场。
相比于理想L7、L8所在的30万以上的乘用车市场空间,20万~30万元价格带的乘用车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20万~30万元价位乘用车的零售销量占比为15.9%,30万~40万元价位乘用车的零售销量占比为11%,40万元以上价位乘用车的零售销量占比则为3.2%。
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邹良军曾表示:“20万~30万元区间车型的市场空间是30万元以上车型的两倍,当然竞争也更加激烈,比如Model Y一款车就能卖4万~5万辆。”
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意味着众多车企在该细分市场进行布局。据悉,理想L6价位所处的细分市场存在包括特斯拉Model Y、问界M7、问界新M5、岚图FREE、选择了BaaS电池租用服务的蔚来ES6、小鹏G9等竞品车型。
其中,问界M7是理想L6当前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今年3月,问界品牌全系交付新车约3.17万辆,连续三个月夺得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其中,问界新M7在3月交付新车近2.46万辆,上市累计交付量超过12万辆,持续登顶中国新势力车型销量榜单。
面对这样的竞争,理想汽车仍以家庭属性和舒适性等来“出牌”,官方将理想L6“专为年轻家庭打造的豪华中大型五座SUV”。而在这样的定位下,理想L6虽然为理想汽车最小的车型,但其长宽高也达到了4925x1960x1735mm,轴距为2920mm,与保时捷卡宴尺寸相近。
在座舱内,理想L6配备15.7英寸LCD双联屏(3K分辨率),内置高通骁龙8295P处理器。同时,两排四座加热通风按摩、前排双座椅十点按摩、前排双座椅记忆、五座自带软枕、双层夹胶隔音玻璃、巨大全景天窗(带遮阳帘)、CDC运动悬架等舒适配置也出现在理想L6中。
目标月销2万辆
尽管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对理想汽车而言,理想L6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天风证券方面认为,理想L6是理想汽车产品价格带下沉与今年增量的核心主力车型。
今年3月1日,理想汽车旗舰车型理想MEGA上市,但理想MEGA市场表现未达预期,李想也在员工信中承认对纯电战略节奏误判导致了MEGA的出师不利。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了解到,理想汽车品牌旗舰车型和销量主力车型同时发布,导致传播端、销售一线无法兼顾,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程产品的销售状况。
“理想MEGA节奏的混乱,让理想汽车的销售团队大幅减少了服务L系列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主力车型理想L8,甚至连店面摆放的位置都没有。”李想在员工信中也表示,理想汽车内部会重新梳理后续车型的上市节奏,每款新车型都让传播、销售端有充分的时间“消化”产品力,做好准备再面向用户传递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想汽车下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预期至7.6万辆到7.8万辆;市场流传一份沟通纪要显示,理想对全年80万辆的交付量目标也做出了调整,调整至56万辆到64万辆,下降了16万至24万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对于理想L6的预期并没有降低,内部认为“稳态依然是月销超2万辆”。“在整个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我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单月市占率能达到10%左右。”理想汽车产品线总裁刘杰此前也向记者表达了对理想L6的预期。
此外,理想汽车还在3月进行了矩阵组织的调整。光大证券方面认为,该调整标志着公司已从开始反思迈向付诸行动,CEO办公室职能减负+聚焦产品定义与落地有望实现公司用户价值、经营效率、决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后续新产品落地提供保障。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理想汽车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凸显了敏捷的纠错能力,公司后手准备充足,定位于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的理想L6月销量有望达到2万辆,四款L系列车型盈利能力强劲,依然是公司2024年的销量基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