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段炼 彭水萍
投资圈又爆出“大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近日一则创业者与投资人“互掐”的对话在投资圈广为流传。
根据该对话,在某路演现场,来自深圳市南山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战新投)的一位投资人对于路演项目长电(深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电自动化)提出了几点疑问。
但在路演结束后,一位自称长电自动化总裁的人却找到该投资人,称“你昨天现场表演很精彩”“见面谈谈,爽快点,我去你公司还是你过来”。在被投资人拒绝后,该人士称“你必须给我个解释”“你根本不懂企业有多难,长电创始人自己深圳房产卖了”。双方在行业群内恶语相向,引得一众投资人和创业者出来打圆场,表示“这两年创业和投资环境都不容易,请冷静一下再交流”。
公开资料显示,长电自动化成立于2007年9月,专业研发制造智能化、高精密的清洗设备;南山战新投则是南山区战略直投平台,注册资本104.5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事双方“火气都挺大的”,不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融资难的背景与趋势,“放在以前可能根本就不是个事,但现在不好融资了,质疑或者批评的声音就格外刺耳。还有人来问我,投资圈现在都这样了吗,我也有点哭笑不得”。
商务人士约架概念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疑因路演被质疑
创业者和投资人“互掐”
近日,一则创业公司高管与投资人“互掐”的聊天记录截图在投资圈广为流传。根据截图,一名自称长电自动化总裁、名为“苏林”的人士对南山战新投的投资人崔文学发难,称“你昨天现场表演很精彩嘛”“我去你公司?还是你过来?见面谈谈”,被业内人士调侃为和投资人“约架”。
在崔文学表示“我对你们项目没任何兴趣”之后,苏林继续穷追不舍,称“你必须给我个解释”,然后被对方拉黑了。于是他把这段对话直接发到了行业群里,双方在群内恶语相向,相关截图在业内流传并引发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这场骂战的前因后果做了一个复盘,简单说来就是在一场路演活动上,南山战新投投资总监崔文学点评了参加路演的长电自动化,对这家公司提出了几个问题。
崔文学称,他的提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长电自动化我去年聊过,当时BP里的除了创始人谢总,其他人和今天讲的BP里的人都不一样了,团队是不是有很大变化?并且去年还把某位院士写在BP里当成总经理。2、告诉我个数据,别忽悠我,去年3000万收入中,半导体的清洗设备有多少收入。3、你是不是刚加入公司的。”
而在长电自动化的苏林看来,崔文学的评价“肆无忌惮”,没有“起码的相互尊重”。他指责对方根本不懂企业有多难,并称“长电创始人自己深圳房产买(编者注:应为卖)了,自己投进4~5千万”,“你不懂企业多心酸,你可以不关注我们企业,但起码的相互尊重是需要的。”
对话发到行业群里后,引得一众投资人和创业者出来打圆场。
围观群众A:“无论是企业销售还是投资环境都不好,你们这是干啥啊。”
围观群众B:“这两年创业和投资环境都不容易,请互相体谅,请冷静一下再交流。”
围观群众C:“当下整体经济环境不好,作为投资机构,想找合适自己的投资标的无可厚非。自己不看好的企业,被其他机构发(掘)它的预期价值,也不是不可能的。当下实体企业经营是非常难的,以我们的专业,及资源人脉想办法帮到企业,才是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双方最后是否和解,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骂战背后反映出的行业现状,或许更值得关注和思考。
业内人士:
融资难,大家“火气都挺大”
在一级市场募资难、融资也难的背景下,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撕破脸皮、闹上法庭都已经不是稀罕事了。但由于一场点评而当着一众同行大动肝火、互相对骂的情况也属实不多见。
我们先来捋一下当事双方。
根据长电自动化的官网介绍和2022年底的BP,该公司于2007年9月成立,专业研发制造智能化、高精密的清洗设备,致力于半导体、光伏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2018年正式切入半导体清洗,2020年开始设计生产清洗机,2021年销售额2000多万,2022年的业绩目标是突破3000万元,2024年业绩目标为1亿元。
彼时,该公司的融资需求为1000万元,形式是债权或出让10%股权,资金用途包括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宣传推广、业务周转资金等。
南山战新投的官网则显示,该机构是由深圳市南山区政府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定位为南山区战略直投平台,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投资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等南山优势产业领域。注册资本104.5亿元,下设汇融投资、智融担保两家全资子公司。
据投中数据,南山战新投投资过中兴通讯、中兴微电子、贝美药业等多家公司,出手次数不多,但金额比较大。崔文学是南山战新投的投资总监,代表投资案例包括北极芯微、瑞识科技、华源智信等。
对于双方的骂战,有VC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事双方“火气都挺大的”,路演上的一些评价“放在以前可能根本就不是个事”,但现在不好融资了,质疑或者批评的声音就格外刺耳,“还有人来问我,投资圈现在都这样了吗?”
今年年初,新经济创投数据服务商IT桔子发布了《2023-2024年中国新经济创业投资分析报告》,里面有一些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报告显示,2023年的新经济融资事件仅有4486起,较2022年下降了27%,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投融资总金额6873.4亿元,较2022年下降了22%,同时也是最近8年以来的低点。
虽然融资金额和融资事件都在快速下降,但有一个趋势却是明显的,那就是资金和资源都在进一步向少部分人身上汇聚。IT桔子的表述是:资本更愿意集中资金到“共识”项目中,同时对于风险的规避意愿会更高。
也正因如此,对于初创和早期创业公司来说,融资的难度就更大了。一场路演或许没那么重要,但在投资圈和行业内的口碑与影响,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机会,才是他们在意的重点。
但反过来说,投资机构对于项目有自己的看法,作为评委进行点评、提出疑问,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如果项目质量过硬,真理当然是越辩越明,大可不必为此心怀不满甚至恶语相向,建立良好的沟通才是王道。
最后用群里一句投资人的话作为结尾吧:本身现在市场已经够难了,应该抱团取暖,不要互相伤害。
记者|李蕾
编辑|段炼 彭水萍 杜波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