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4家银行理财公司业绩出炉!招银理财、兴银理财资管规模居前,平安理财资管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还有两家利润“腰斩”⋯⋯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02 12:15

    日前,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披露了2023年经营情况。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招银理财以2.67万亿的规模,以及31.9亿元的净利润仍然稳坐第一。此外,平安理财资管规模达1.01万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增长率达到14.2%。利润方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等下滑幅度较大,分别下滑54.67%、53.42%。

    每经记者 赵景致    每经编辑 马子卿    

    随着A股上市银行年报陆续披露,部分理财公司2023年经营业绩也浮出水面。

    据统计,截至4月1日,已有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光大理财、民生理财、青银理财、渝农商理财等14家银行理财公司披露2023年经营情况。

    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截至去年末招银理财以2.67万亿的规模,以及31.9亿元的净利润仍然稳坐第一。兴银理财资管规模为2.26万亿,较上年末增长8.13%。此外,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增长势头迅猛,资产管理规模也分别同比增长13.45%和10.73%。

    从利润来看,部分理财子下滑幅度较大,已披露业绩的14家理财子中,有9家出现了利润下滑,其中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净利润下滑超50%。

    招银理财、兴银理财资管规模靠前,平安理财资管规模突破万亿大关

    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6.8万亿元,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增至1.14亿个。

    从已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以及五家国有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都分别超过了一万亿元。

    招银理财尽管规模较2022年下滑了4.49%,但仍保持在第一位置,资管规模达到2.55万亿。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招银理财按照“稳规模、调结构、提能力”的经营策略,推动价值循环链的高效运转。

    兴银理财则表示强化产品供销适配,加大低波稳健产品发行,加快战略性创新产品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兴银理财管理规模达到2.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8%。

    此外,股份行理财子方面,平安理财资管规模达1.01万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增长率达到14.2%;光大理财资管规模为1.31万亿,同比增长10.73%;民生理财自主发行及受托管理的理财产品总规模为8684.74亿元,同比微降1.75%。

    已披露数据的国有行理财子公司,普遍资管规模在万亿元以上。其中,交银理财为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5%,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资管规模则出现了不同幅度下滑。

    民生理财、信银理财盈利涨幅靠前

    据2023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去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242亿元。此外,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94%。

    图片来源:2023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

    从理财市场整体规模来看,2022年由于理财产品经历了两轮“破净潮”,导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出现了下滑。不过从2023年年中开始,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逐渐企稳回升。

    不过从盈利情况来看,目前已披露数据的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利润仍出现了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5家实现了利润正增长,9家利润下滑。

    目前实现净利润最高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为招银理财,2023年净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11.22%。资管规模排名第二的兴银理财,2023年净利润为25.82亿元,同比下降17%。

    此外,民生理财和信银理财净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民生理财净利润11.52亿元,增长10.98%信银理财净利润22.55亿元,增长10.11%

    国有行理财子公司方面,盈利增长有所分化。其中工银理财和交银理财分别盈利13.25亿元和1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2%和4.38%;但农银理财、建信理财下滑幅度较大,盈利分别为15.97亿元和13.23亿元,分别下滑54.67%、53.42%,利润“腰斩”。

    对于2023年部分银行理财利润下滑的原因,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表示,首先,虽然去年总体上银行理财管理规模是在回升之中,但就理财子公司个体来说,有部分理财子的理财规模增长乏力。此外,理财子公司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下调费率成为趋势,这也是营收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在去年的市场形势下,有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推进业务结构调整,高费率产品在向低费率产品转化。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19339719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小米SU7订单“火爆”,锁单达4万辆,提车最长等待时间近8个月!公司股价大涨超10%,分析师上调目标价

    下一篇

    国内知名综合IT服务商西南区域总部落户成都新津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