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报季,铂力特交出了一份亮眼年报,其下一步动作亦显出端倪。
每经记者 夏子博 每经编辑 贺娟娟
在一般认知里,能与苹果扯上关系的,不是“巨头”就是“潜力股”。
去年7月,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发文表示,最新调查显示,苹果正积极采用3D列印技术,预计2H23新款Apple Watch Ultra的部分钛金属机构件将采用3D列印技术。并表示,若出货顺利,相信将会有更多苹果产品采用3D打印技术。
郭明錤在文中还提到2家打印机供应商,其中就包括一家陕企——铂力特(688333)。
加入“果链”,一向是能让市场“闻风而动”的重点概念,当天,铂力特闻声开涨……
实际上,“3D打印第一股”铂力特是地道的陕企,主要创始人薛蕾、黄卫东曾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依托高校科研团队,该公司业务覆盖金属3D打印设备、定制化产品、原材料、技术服务等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
而今,到了年报季,铂力特交出了一份亮眼年报,其下一步动作亦显出端倪。
3月28日,铂力特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32亿元,同比增长34.24%,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78.11%。
作为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之一,铂力特顶着“3D打印第一股”的光环进军资本市场,此后业绩不断波动,据Wind数据,2019—2022年,公司营收为3.22亿元、4.12亿元、5.52亿元、9.1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426.86万元、8670.23万元、-5330.55万元、7949.88万元。
此前,铂力特常因业绩不稳定、过度依赖航空航天端等问题受到诟病,而转至2023年报,有两大新亮点在于——“工业倍增”及“出海拓展”。
2023 年,航空航天领域客户仍是公司收入贡献“大头”,来自该领域客户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6.02%,公司前五大客户也较多地集中于该领域。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公司,航空航天营收为6.90亿元,同比增长仅8.26%,毛利率同比减少3.46%至53.68%,营收及盈利能力增长有限。铂力特亦在年报中提及,目前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整体制造体系中的占比还较为有限,若成长速度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航空航天走势放缓,反倒是工业业务增长尤为迅猛,2023年营收为4.60亿元,同比增长91.37%,此外,公司科研院所、医疗业务营收分别为6957.19万元、1232.12万元,实现118.94%、62.29%大幅增长,成为营收增长贡献“主力军”。
图片来源:铂力特年报
“去年航天航空是受整个行业有些影响,但是我们整体的营收还是正常,符合我们预期的。”铂力特方工作人员表示。
分地区看,报告期内,公司除西北、华中地区外其余地区的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其中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较上年分别增长327.63%、98.97%。
海外业务的拓展亦值得关注,2023年公司海外地区营收为5108.97万元,增长118.46%,且是毛利率最高的地区,为67.30%。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将坚定不移的实施国际化战略。
年报中,公司还多次提及,其设备的部分核心器件对国外品牌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据2023年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02亿元,同比增幅24.51%,占营收比例为16.42%;公司研发人员494人,占员工总人数约30%,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员比例为54.45%。
2023年7月,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最新调查显示,苹果正积极采用3D列印技术,预计二季度新款Apple Watch Ultra的部分钛金属结构件将采用3D列印技术。
此外,荣耀发布的荣耀Magic V2是全球首款采用钛合金铰链的折叠旗舰机,铰链的轴盖部分首次采用钛合金3D打印工艺。据东方网,目前,钛合金已被应用于iPhone 15 Pro系列机身中框,荣耀及OPPO折叠屏手机铰链,华为、苹果、三星智能手表表壳中。
图片来源:淘宝荣耀官方旗舰店
随着3C产品进入“钛合金”时代,一下打开了市场对3D打印行业的想象空间。
为什么这么说?过去,3D打印的痛点在于无法大规模量产,当前消费电子钛合金趋势之下,3D打印钛合金成本低于传统CNC制造,市场空间释放。
长江证券在研报指出,3D打印有望向消费电子拓展。此前由于成本较高及表面精度等原因,3D打印在下游应用中渗透率较低,更多聚焦在一些高端制造、复杂制造领域,在民用领域应用偏少。但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下游应用领域持续开拓,开始进入消费电子领域。
手机领域,除郭明錤提到铂力特为苹果打印机供应商外,另外根据界面新闻描述,MagicV2钛合金铰链轴盖的3D打印毛坯件由铂力特生产。
目前,在公司合作伙伴中“航空航天”属性明显,包括中航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航发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能源、中核集团、中船重工等下属单位,截至2023年12月,与2600 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而铂力特也正在积极开拓新市场。例如,铂力特于去年7月底发布公告,与永京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鞋模行业开启深度战略合作。另据铂力特官方微信,2022年10月24日,小鹏汇天在小鹏科技日发布了全新的飞行汽车,该汽车的卡钳与卡钳支架部分由铂力特参与前端设计并打印。
种种动作背后,指向铂力特对3D打印概念商业化的迫切需求。
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预计,2023—2027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有望从400亿增长至1000亿。
而商业化、大批量制造是市场“爆发”的必经之路。
据wind数据,2020年—2023年,铂力特航空航天业务营收为2.17亿元、3.16亿元、6.38亿元、6.90亿元;工业机械营收则为1.15亿元、1.77亿元、2.40亿元、4.60亿元。
可以看到,此前铂力特营收增长主要来自航空航天,而今年重心成了工业业务。
“民用有一些起来了,去年整体的模具挺好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领域也有。”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
这也反映出,随着3D打印关键技术成熟,应用已在从航空航天扩展到能源动力、轨道交通、电子、汽车、医疗、模具等领域,制造模式从小批量、定制化进入大批量、规模化阶段,以满足在民用产业领域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大批量制造的需求。
对此,在增材制造装备方面,铂力特发布了经过工程化应用验证的超多激光、超大幅面设备,大尺寸增材制造设备的平台化方案以及自动化粉末循环系统,为工业领域提供“降本、提质、增效”的批量化生产解决方案,推进金属增材制造市场化应用程度不断加深。
在年报的发展战略中,铂力特亦提及:将通过规模化生产及创新工艺手段降本增效抢占市场份额,推动增材制造的规模化应用。
实际上,上市四年来,铂力特扩产脚步从未停歇。
2019年7月,公司通过IPO实际募资5.99亿元用于金属增材制造智能工厂项目建设;2021年7月,公司拟向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投资不超过20亿;2022年8月,拟募资不超过31.09亿元,用于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智能生产基地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目前,上述31.09亿定增已落地。
图片来源:VCG41N1147622579
另据华北某券商分析人士向媒体表示,目前3D打印技术在下游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初期阶段,“一般一个新产品从真正达到应用级别到实现产品化,至少需要5—10年时间”。
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如何平衡航空航天需求与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挖掘航空航天业务增长空间,并探索其他规模化应用道路,或是铂力特需要关注的问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