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叶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随着近日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公募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在2023年的销售及整体业绩情况也随之曝光。其中,公募基金销售机构“三巨头”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和天天基金的业绩备受市场关注。
每经记者注意到,根据年报数据,招商银行2023年代理基金收入51.79亿元,同比下降21.52%;天天基金的基金销售额为1.55万亿元,相比2022年的2.01万亿元下滑了23.12%,同时平台日活用户也从2022年的213.66万显著下降至147.7万;蚂蚁基金2023年的营收相比2022年增加了13.16%至126.27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缩水了超过30%。这些都显示出,公募市场寒气在平台销售端的持续传导。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排名靠前的代销机构也在积极调整策略,有的在部分产品的销售上实现了逆势增长。
天天基金:基金销售额下滑23.12%,日活用户减少超三成
2023年,在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减弱的大背景下,基金销售寒气继续蔓延,尤其主动权益基金销售端持续疲软。这一点从公募代销三巨头的销售和业绩数据中也可以窥见。
近日,天天基金母公司东方财富披露了2023年年报,其中就显示了天天基金在去年的整体销售情况。
根据公告,截至报告期末,天天基金共上线15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18181只基金产品,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5496亿元,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4029亿元;2023年基金销售额为15479亿元,其中非货币型基金销售额为9085亿元。
我们和2022年的数据做一个对比:当年共上线15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15768只基金产品,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5845亿元,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4657亿元;基金销售额为20133.43亿元,非货基销售额11967.21亿元。
也就是说,虽然上线的公司和产品更多了,但不论是非货基保有规模还是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都有明显下滑,2023年的基金销售额和非货基销售额也分别缩水了23.12%和24.08%。
日活用户情况与此类似,2023年的平台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仅为147.7万,而2022年的这一数据是213.66万,减少了超过30%。
再来看业绩数据,2023年天天基金营收36.37亿元,同比下滑16.14%;净利润2.08亿元,与2022年的2.14亿元相比也有所下滑,出现了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局面。
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继续下降,蚂蚁基金净利润缩水超过30%
作为公募基金代销领域一直以来的“一哥”,招商银行在2023年的基金销售和收入情况也令人关注。
年报显示,招商银行2023年代理基金收入51.79亿元,同比下降21.52%,原因在于“主要是资本市场震荡下行,费率较高的权益类基金保有及销售规模同比下降”,这也意味着招商银行继2022年代理基金收入同比下降46.41%之后,2023年还在继续下滑;托管业务佣金收入53.28亿元,同比下降8.00%,主要是权益类公募基金托管、理财托管收入下降。
另外,报告期内招商银行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968.09亿元,同比下降11.42%,主要是资本市场持续承压,客户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但下半年偏稳健的债券类基金产品销量环比有所恢复。
而另一个代销巨头蚂蚁基金的经营情况,我们也可以从恒生电子的年报中获得一些信息。
根据该公司2023年年报,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为126.27亿元,与2022年的111.59亿元相比增长了13.16%;不过从净利润上来看,2023年蚂蚁基金的净利为3.5亿元,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5.44亿元,也就是说下降了35.63%。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2018年以来蚂蚁基金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
事实上,不止是头部机构。综观中基协每个季度都会公布的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从2021年起,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销售机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都呈下降趋势,并且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券商凭借ETF代销渠道的独有优势而快速崛起,不仅权益类基金保有量逆势增长,市占率也在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风格的转向,代销机构们也在调整自己的重心与方向,公募代销“三巨头”去年就动作不断。例如,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提到,为了顺应客户风险偏好的变化,在去年增加了短债、“固收+”等稳健类产品的供应。
蚂蚁基金也在非货基方面发力,根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该机构非货保有规模为1.27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实现逆势上升,也是三巨头中唯一一家非货基保有规模同比上涨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