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徐肖逍 每经编辑 文多
ESG政策
国家发改委就“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征求意见
3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意见。共有47项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纳入清单,包括多项风能和氢能、储能相关技术。
点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是中国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的重要步骤。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
国资委:超前部署研究先进储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
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深刻认识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紧密结合国资央企实际,研究具体贯彻落实举措,更好发挥中央企业主力军作用,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会议指出,要推动能源科技加快创新,发挥能源技术变革作用,明确能源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充分考虑资源条件、技术基础、环境容量、经济合理等因素,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重大技术装备,超前部署研究先进储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
点评:会议内容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方面的战略部署。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基础设施和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和安全的能源体系,以应对全球能源和环境挑战。
ESG发布
世界气象组织:2023年多项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纪录
3月19日,联合国旗下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报告称,2023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地表温度、海洋热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海冰面积和冰川消融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纪录。这份《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提到,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45摄氏度。
点评:WMO的报告不仅揭示了气候变化的严峻现状,也强调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份报告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ESG观点
龙永图:ESG关乎中国出海企业竞争力
3月19日,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一场活动中表示:“中国企业出海已是大势所趋,‘打铁必须自身硬’,企业首先要具有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够达到国际上的ESG评价标准体系。”
点评:龙永图的发言,强调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需要重视和提升ESG表现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加强ESG实践,中国企业将能够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ESG行动
我国首列氢能列车运行成功,最高续航里程1000公里
3月21日上午,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进行了运行试验。列车成功以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实现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性能验证,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据悉,这款列车应用了多储能、多氢能系统分布式的混合动力供能方案,最高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
点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氢能源市域列车运行试验成功,是中国在清洁能源和轨道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这不仅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新突破,也为全球减少碳排放和推动绿色出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氢能源列车有望在未来的交通系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首个中国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机构成立
3月20日,我国首个中国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机构——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成立。中心将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航运企业积极采取技术、营运和使用替代燃料等措施降低船舶能耗。
点评: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的成立是中国航运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船舶能效和减少碳排放,还将推动航运业的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作出贡献。
ESG国际
美国推出其“史上最严汽车排放标准”
当地时间3月20日,拜登政府推出了美国“史上最严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最终版本,这将迫使汽车制造商提高电池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销量。尽管因汽车制造商的反对,短期内的要求有所放宽,但新规定仍旨在推动制造商快速向零排放汽车过渡。
点评:拜登政府的这一政策是一个积极的步骤,它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将推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尽管存在挑战,但通过政府、行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这一政策有望实现其旨在减少污染、促进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欧盟通过新战略规划:聚焦绿色转型
欧盟委员会3月20日通过了欧盟旗舰科学项目“地平线欧洲”计划的第二个战略规划,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挑战。第二个战略规划(2025年至2027年)将聚焦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建设更具韧性、更具竞争力、更加包容和民主的欧洲这三大关键战略方向。
点评: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的第二个战略规划是一个全面且具有远见的计划,它不仅为欧盟未来的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全球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