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平指出,“小微企业融资有很多难点痛点,但归根到底是风险成本与收益的匹配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信用数据,另一个是对信用数据的处理能力。”
每经记者 宋钦章 每经编辑 张益铭
3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的举措。
会议指出,建设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是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意义重大。要立足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定位,加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统一规划、优化整合和信息共享,并与现有征信体系等做好衔接。要以推进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完善数据的权属、安全、交易等基础制度,夯实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的制度基础。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1月2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的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平台可实现融资需求对接,智能匹配经营主体需求和银行机构融资产品,实现银企快速有效对接,经营主体增信授信全流程一站办等功能。
据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发布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指导地方统筹建设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推动全国平台与地方平台深度联通,形成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
2023年4月20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也提到,各级监管部门、各银行保险机构要主动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对接,积极推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等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推动各地更加精准全面归集共享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优化数据交换方式,提升信用信息的可用性。
零壹智库分析师赵越曾撰文指出,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用信息不健全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信贷记录缺乏,导致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较高。”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抓住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小微企业融资有很多难点痛点,但归根到底是风险成本与收益的匹配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信用数据,另一个是对信用数据的处理能力。”
“当前,包括小微企业融资在内的普惠金融正处于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我认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面临两大趋势:一个是普惠金融和产业金融的融合,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产业金融的融合;另一个是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金融机构要审慎推进客户下沉,让更多的征信白户成为普惠金融的受益者。在这两个趋势下,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杨海平告诉记者。
杨海平补充道:“传统的企业征信体系对于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它是以金融数据为主的,在刻画小微企业信用特征方面,数据的维度还不够;第二,传统的征信体系在数据更新方面有明显的滞后性,与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提质增效而言,是一个基础性工程。”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