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裴健如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俄亥俄州代顿的演讲中放话称,如果他赢得2024美国大选,将对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
而在此之前,3月6日,欧盟委员会在欧洲联盟公报上正式发布文件,要求海关自3月7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登记,为期9个月。
“我们注意到,欧盟近日发布条例,要求海关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登记,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注。”3月14日,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回应称,业界对欧盟未来可能采取的追溯征税措施表示极大担忧。
3月18日,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意味着欧盟要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有“打压”动作。“近两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表现突出,让他们感觉到,当地电动汽车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威胁。”纪雪洪认为,欧盟委员会采取进口登记措施后,可能会对中国电动车的进口,征收更高的税费。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也告诉记者,欧盟这一举措是典型的贸易壁垒方式,这种方式短时间内可能会放缓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发展节奏,但并不能改变中国车企进入欧盟市场的决心。“欧盟这种保护政策是把‘双刃剑’,在影响中国车企的同时,对于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就业以及税收等,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秦力洪称。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量不减反增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车进行海关登记,是其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一部分,若最终调查认定中国电车接受了所谓“不公平补贴”,欧盟有可能将对这些登记在册的进口车辆征收“追溯性关税”。
公开消息显示,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以确定中国的纯电动汽车价值链是否受益于非法补贴,以及这种补贴是否对欧盟纯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害。根据调查结果,欧盟委员会将通过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
彼时,何亚东回应称,欧盟委员会启动调查缺乏充分证据,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后,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累计进口约17.78万辆,与“反补贴调查”期限覆盖的范围(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相比,月均增长了11%,与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同期相比,月均进口量增长了14%。
欧盟委员会认为,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欧盟生产商将面临销售减少和生产水平降低的风险”,“对就业和欧盟生产商的整体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何亚东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企业反映,中国对欧盟出口量与欧盟电动汽车消费量的变化相适应,并不存在所谓的进口激增和损害欧盟市场的情况。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看来,欧盟这一举措,是典型的打压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发展,以保护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的贸易保护政策。“包括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等举措,都是为了进一步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盟加强限制。”颜景辉告诉记者。
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杨伟斌则认为,无论是“反补贴调查”,还是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进口登记,都证明了中国电动汽车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对欧盟市场,尤其是对德国汽车工业造成了威胁。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在欧发展,或提高中国企业在欧经营电动汽车的成本。
另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接受采访时呼吁,欧盟应降低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他表示,从长远来看,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将有助于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出更好的汽车,并认为保护主义“正在走向错误的道路”。
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此前也曾表示,欧洲车企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创造有竞争力的产业条件,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不必害怕欧洲以外的竞争。
难阻中国车企入欧步伐
业内认为,欧盟之所以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调查、进口登记等举措,与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洲市场份额的争夺有关。
欧盟统计局(Eurostat)跟踪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有较大幅度增长,远高于同期欧盟出口至中国的电动汽车。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品牌占据了欧盟电动汽车市场8%的份额,而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会增加到15%。
据悉,包括上汽集团、吉利汽车、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岚图汽车等在内的车企,均积极对欧洲市场进行了布局。
秦力洪表示,欧盟的相关举措,短期内会对中国车企在欧盟市场的电动汽车业务发展曲线产生一定影响,但中国车企选择进入欧盟市场的大方向不会因此改变。
3月12日,岚图汽车CEO卢放在其个人微博上宣布,接下来的几个月,岚图汽车会进入多个欧洲国家。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岚图卢放)
此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车企高管曾告诉记者,“反补贴”调查会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难度增加,不过对中国车企来说,欧洲市场作为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是传统汽车领域中最强汽车品牌的集聚地,具有象征意义。进入欧洲市场并站稳脚,对车企来说是在应对顶级的“考试”。参与这种激烈的竞争,可以倒逼企业在自身产品、技术、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升级。
专家建议加快开拓其他海外市场
何亚东表示,欧盟采取进口登记措施和可能的追溯征税增加进口环节,给正常的贸易往来增添负担。不利于双方新能源产业深化合作,也将影响欧盟消费者的利益。
在外界看来,欧盟委员会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发展,但也将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秦力洪告诉记者,欧盟这种行为,将使欧盟汽车工业遭受最大损失。在当前欧洲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本就不领先的情况下,采取贸易保护,只会让当地汽车企业“求生欲”降低,发展停滞不前。而中国电动汽车涌入欧盟市场,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压力,但在这种紧迫感下,也会反向推动当地新能源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出的力度,从而助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欧盟可能追溯征税的行为,秦力洪称,中国车企可能会主动调整在欧盟市场的发展节奏和预期。以蔚来为例,其未来可能会缩减公司在欧洲招聘计划、投资额度,并延缓相关项目的推进。
颜景辉建议,中国车企在放缓对欧盟市场布局的同时,可以加快对全球其他市场的开发,在深度和广度上尽可能地去开拓更多市场,以弥补企业在欧盟市场丢失的份额。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车企要努力在车型设计、产品品质和性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推出满足海外不同区域市场消费者喜好的产品,以扩大海外市场的销售范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