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向公布!每经专访李旭红:有利于增加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3-06 23:15

    李旭红:相较于普通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方面因其期限较长,可与需要长期投入的重大项目相匹配,有利于缓解重大项目短期资金的周转压力,保障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使用都有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可以确保资金的专项性和安全性,避免资金的挪用和浪费。

    另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有利于增加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有效供给,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每经编辑 廖丹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政府拉动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达到4.9万亿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蓝佛安表示,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能够带动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更好支持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我国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不计入赤字。

    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主要投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初步考虑,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

    相较于普通国债而言,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哪些优势?对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超长期特别国债可确保资金的专项性和安全性

    NBD:2024年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扩大,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您认为这一安排反映了怎样的政策取向?

    李旭红: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增加1800亿元,符合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客观实际,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既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与必要的支出强度,以扩大总需求,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同时,保持了较为稳定合理的赤字率水平,为未来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空间奠定基础。

    NBD: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对此您怎么看?将重点用于哪些领域?

    李旭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当前,我国正处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关键时期,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通过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可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更大效应地发挥政府资本撬动投资的作用,并促进更多关键领域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以支持高质量发展及社会稳定。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应聚焦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等基建领域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并合理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并向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严格把好项目融资收益平衡关,并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NBD:相较于普通国债而言,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哪些优势?

    李旭红:相较于普通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方面因其期限较长,可与需要长期投入的重大项目相匹配,有利于缓解重大项目短期资金的周转压力,保障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使用都有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可以确保资金的专项性和安全性,避免资金的挪用和浪费。

    另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有利于增加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有效供给,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NBD:蓝佛安部长提到,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您来看,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能有效地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信心?

    李旭红:科技创新带动了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如何把握税收政策对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作用,落实支持科创企业初创、重点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全周期税费支持政策,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发力的方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增强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底气。

    一方面,得益于支持科技创新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优惠政策,其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充分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贡献了税收力量。另一方面,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加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财力保障,有力支持了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NBD:在您看来,税费优惠政策如何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增强信心,助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李旭红:税费优惠政策的不断延续、优化与完善,可以让企业信心逐步恢复、经济主体活力更足。政策红利的释放从短期来看,直接降低了企业成本,稳定了市场预期,助力各类经营主体恢复元气、轻装上阵;从长期来看,企业获得感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这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其中,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对象。我国税费政策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减免税费对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困难,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场143分钟的记者会,为何关注度这么高?

    下一篇

    滕兴武就任新三板创新层公司龙创设计监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