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高通发布2024年第一财季业绩:实现营收99亿美元 同比增长5%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01 16:04

    ◎美国当地时间周三(1月31日),高通发布了2024年第一财季业绩。第一财季,高通实现营收99.3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增长5%;净利润为27.6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4%。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杨夏    

    经历了连续多个季度的萎靡后,芯片巨头高通的业绩终于迎来好转。

    美国当地时间周三(1月31日),高通发布了2024年第一财季业绩。第一财季,高通实现营收99.3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增长5%;净利润为27.6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4%。

    图片来源:高通官网

    高通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2024年全球手机行业将持平于2023年或略微增长。与此同时,高通还警告称,尽管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开始迈入复苏周期,但一些客户仍在消化芯片库存过剩。

    对于2024年第二财季的业绩,高通预计营收将达89亿美元到97亿美元之间,其平均值(93亿美元)符合分析师此前预期。此外,高通方面还表示,苹果已将其与高通的调制解调器芯片(基带)许可协议延长至2027年3月。

    手机芯片业务扭转颓势

    从业务结构来看,高通主营业务可以分为以芯片产品为主的半导体业务(QCT),以及负责知识产权授权的技术许可业务(QTL)两大板块。其中,QCT部门是高通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由三大板块业务组成,分别是手机终端芯片、汽车和联网设备(IoT)。

    具体来看,2024年第一财季,高通来自于手机芯片的营收为66.8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7.54亿美元相比增长16%,扭转了颓势;来自于汽车业务的营收为5.9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56亿美元相比增长31%;来自于物联网业务的营收为11.3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6.82亿美元相比下降32%。

    图片来源:高通官网 

    高通资深分析师Parv Sharma在财报发布前表示:随着手机市场复苏、库存水平下降和需求回升,骁龙8 Gen 3的提前发布有望推动2023年第四季度手机收入增长,主要由中国主要OEM厂商和三星Galaxy系列新品驱动。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此前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将同比下降22%,不过高通在中国市场近几个季度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此外,骁龙8 Gen 2平台成功进入三星Galaxy Fold/Flip系列,将进一步推高高通芯片的出货量。

    许可业务QTL方面,高通2024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为14.6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5.24亿美元,同比下降4%。

    客户方面,2023年早些时候,高通方面曾表示,将继续向苹果提供用于手机的5G调制解调器,直到2026年。外界普遍认为,苹果自研5G基带一方面是想尽快摆脱对高通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信号问题并增加利润率,但从双方协议的延长来看,未来几代iPhone都将无缘苹果自研5G基带。

    AI芯片将成为主攻方向

    过去数年高通和联发科两大芯片巨头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中激烈竞争。Counterpoint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P(应用处理器)市场报告显示,联发科以33%的份额排名第一,高通以28%的份额排名前二,苹果以18%的份额排名第三。

    虽然联发科在整体芯片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但高通却在高端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传统业务之外,近年来高通还频频发力AI,并推出了首个专门为生成式AI而打造的移动平台—第三代骁龙8。高通CEO Cristiano Amon称,2024年将成为全球AI智能手机的关键元年,生成式AI正在非常快地进入手机。

    当前,各大手机厂商在AI赛道已经集结完毕。其中,三星将生成式AI作为长期的产品策略,中国厂商诸如华为、OV、荣耀、小米等也已率先在本土市场发布具备生成式AI能力的旗舰机型。

    Canalys分析师朱嘉弢(Toby Zhu)认为:“2024年,在高端进行端侧AI的投入以及在中低端扩大出货规模将是智能手机厂商并行实施的两大策略。AI将逐步从最初的产品层面的差异化上升至运营及公司层面的整体战略。”不过,AI必然对芯片、算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预见,包括苹果、华为、高通、联发科、甚至三星等在内的厂商都将把AI芯片作为主攻方向。

    在Counterpoint看来,“未来两年,高通将在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手机市场占据超过80%的份额。我们预计高端市场将驱动高通的收入增长,同时混合转向中低端5G市场将进一步促进增长”。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郑雨航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1月全国百城新房价格同环比齐涨,二手房价格环比连跌21个月

    下一篇

    今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72.27元/吨,较前一日上涨0.56%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