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段江看来,技术发展自有快慢,不过应用落地的现状,将各地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若能在这个时候抢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黄金发展期,就能带动地方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而助力打造科创产业的新高地”。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刘艳美
“你们团队有多少人?”“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1月22日,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江做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后,成为所在成都市代表团的关注焦点。
2023年,是大家公认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年。从ChatGPT到文心一言,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大模型,成为人声鼎沸的竞技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惊人的速度前进着,被一些人视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引领者。但这项技术的“发展掣肘”也同时出现——需要算力支持,需要超级应用,需要产业匹配,需要政策扶持。
在段江看来,技术发展自有快慢,不过应用落地的现状,将各地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若能在这个时候抢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黄金发展期,就能带动地方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而助力打造科创产业的新高地”。这正是段江给四川带来的恳切建议。
四川省人大代表段江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超14万亿元;全球接近170款大模型,近半数在中国。
机构还预计,市场远不止如此。到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同时,这项技术将不断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
段江回顾,过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聚焦于大模型领域,位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国产大模型领军企业已抢占了一定先机。
但其实,这个“先机”并不稳固。“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在全球范围内仍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段江谈到,“随着技术更加成熟,生成式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将催生巨大市场”。
和先前的诸多技术迭代一样,应用好颠覆性技术远远比颠覆性技术本身重要。段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拼了一段时间技术之后,大家发现需要拼应用场景的转化落地,看谁抢先打造出一些“超级应用”。
如此一来,四川就迎来“抢先机”的机遇。
去年,已有四川团队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火”了,“说明我们四川、成都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做好人工智能应用”。
段江进一步建议四川“尽快出台政策,积极开放应用场景,培育吸引省内外AI应用项目和企业,打造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超级应用,助力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做大做强”。
从政策层面看,四川同样有“抢先机”的可能性。
据段江研究,目前其他省市均未出台大力度的政策,扶持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四川能率先出台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将领先其他省市,从而推动四川的人工智能走在前列,打造数字经济大省、强省。”段江认为,这些政策包括了人才引进、算力支持、资本投入、场景应用等各个方面。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并非今天被发明,包括早年的AlphaGo,都是算力、数据、算法三个维度的叠加。之所以大模型去年能够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出场景之一,出现狂飙突进式的发展,则是得益于算力的进步。
但眼下,人工智能算力已经不够了。
段江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人工智能计算可分为训练和推理两个主要的过程。以训练过程为例,首先需要对计算资源进行大规模的调度,其次需要配套相关的系统软件,同时还要传输大量的训练数据,从网络、存储到计算芯片,均对网络系统、存储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可以看到,这套人工智能算力的基建,既要硬件的配套,也要软件的配合。”以段江所知,目前人工智能算力的生态建设还不够完善,距离企业的需求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口。
算力需求无处不在,算力供给相对有限,“缺口”影响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
所以,段江建议四川从“算力缺口”这个短板入手,尽快拼好算力生态需要的软、硬件。首先是“抓紧建立人工智能智算中心”;其次,以智算设施建设为契机,“大力引进算力芯片企业,满足算力需求”;同时“壮大芯片产业规模,升级改造芯片生态,丰富智算中心人工智能应用层的生态”。
算力缺口之外,科研力量和网络支持,也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想要大发展的一些短板。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要求极高。”是创业者同时也是高校教授的段江提出,“希望四川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的创新融合,扶持高校、企业开展技术理论创新和科技成果运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处于黎明,它是一次技术的迭代,将人工智能从感知理解领域推动到自主创造领域。对于这些新兴技术、未来产业,四川正摩拳擦掌,《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写下一句:“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