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 旭
“眼睛熏得睁不开,每咽一次吐沫都感觉嗓子疼。”这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工作人员在河南长葛经济开发区暗访夜查时的真实感受。
2023年12月22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指出许昌市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葛经开区)、平顶山市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宝丰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非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等问题突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责任不落实。
每经记者张怀水摄陈冠宇制图
实际上,2023年以来,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屡次被检查、通报。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10月份,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中,河南省多个城市上榜,其中,安阳市排倒数第二位,新乡市排倒数第三位,鹤壁市排倒数第九位,商丘市排倒数第十三位,许昌市排倒数第十八位,周口市排倒数第十九位,开封市排倒数第二十位。
2023年11月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实地来到长葛和宝丰县。督察过程中,记者发现,当地有些企业面对督察组的询问满嘴胡话,弄虚作假,甚至拒绝提供生产记录。
有企业拒不提供生产记录
许昌市长葛经开区2015年2月被河南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9.8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再生金属及制品等。
鑫金汇不锈钢公司(以下简称鑫金汇)位于长葛市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作为园区的纳税大户,鑫金汇近年来连续新增产能,对外宣称已经形成年产100万吨再生不锈钢板坯的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督察组来到公司车间,面对大大小小近20个炼钢炉,企业负责人却说不清炼钢炉的建设时间。督察组工作人员于是选择从生产记录入手,要求企业提供2011年以来的生产记录。然而,鑫金汇负责人却表示,公司一般只保留3个月以内的生产记录。
“这是不可能的,钢铁企业的生产记录怎么可能只保存3个月。”督察组工作人员随即对鑫金汇的说法表示了质疑,严肃指出欺骗督察的后果,并要求企业积极配合督察工作,如实提供生产记录。
即便在这样的气氛下,鑫金汇负责人仍然一口咬定没有2021年之前的生产记录,并声称2021年前的生产记录全被暴雨冲走了。
“2021年7月20日之后河南连续下暴雨,公司办公楼受到大雨冲击,所有纸质资料全部被冲走,连办公电脑也报废了,所以之前的生产记录(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全部都没有了。”鑫金汇负责人说。
企业方的遮遮掩掩加深了督察组的怀疑。尽管天色已晚,督察组工作人员仍在一丝不苟查阅企业存档的文件。经过仔细查阅,终于在其中发现鑫金汇2011年~2023年的全部生产记录。面对铁一般的事实,企业负责人面红耳赤,默不作声。
仔细分析该公司十多年的生产记录,督察组发现,鑫金汇负责人之所以接连编造谎言搪塞,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多个产能项目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产能置换,多次违规新增钢铁产能。
违规上马“两高”项目
长葛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长葛市大周镇西南部,规划面积7.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1平方公里。园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当地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经过40余年的发展,长葛逐步形成了从废旧金属回收、分拣、冶炼、精深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16年至今,园区步入绿色发展阶段,完成了天然气替代、超低排放改造等工作。
在这个以“绿色发展”著称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记者跟随督察组工作人员暗访时,为何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典型案例通报中,督察组指出,2017年,长葛经开区的鑫金汇不锈钢公司在未实施产能置换、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违规新建1台50吨AOD(氩氧脱碳法)炉,新增不锈钢产能达45万吨/年。
2023年,该公司又以技改名义,仍未实施产能置换、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再次违规新建1台75吨电弧炉和1台50吨AOD炉,至少新增不锈钢产能45万吨/年,目前其炉底基座已建成,部分炉体设备已到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所谓的技改,就是绿色化改造。当时,鑫金汇已经被生态环境部门查出存在超排的问题。然而,企业一方面在技改,另一方面却悄悄违规上马“两高”项目,新增钢铁产能。
根据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严禁建设新增(钢铁)产能项目,产能严重过剩(钢铁)行业项目建设,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督察组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钢铁企业的炼钢产能需要上报,如果没有上报,就不在国家的“底单”中,就没有办法按照规范流程进行产能的替代和置换。鑫金汇在发展过程中却把国家政策当成了“耳旁风”。
为什么没有上报?面对督察组的疑问,当地发改局的回复是:“已经将政策和企业讲了,企业自己没有报,所以地方上也就没有给他报。”
此外,督察还发现,鑫金汇2016年按照长葛市工信部门的要求,拆除了属于落后生产装备的6台25吨中频炉,之后却于2017年违规全部复建,且于2018年至2019年再次违规建设3台50吨中频炉。
应淘汰设备长期违规生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督察组在长葛经开区走访中发现,园区街道两旁,各类回收金属的店招随处可见。园区内大大小小数百家企业,从全国各地回收废旧金属,分拣压制,再卖给大的钢铁企业,从而形成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加工、销售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根据鑫金汇官网介绍,公司以循环经济园区为依托,以废钢原料集散地为优势,不断完善产业链条,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记者注意到,在长葛经开区内,河南青浦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浦合金公司)主要为鑫金汇生产不锈钢产品提供铁水。通过企查查股权穿透,青浦合金公司为鑫金汇全资子公司。
“不不不,这不是炼铁高炉,这是铁合金高炉!”面对督察组的询问,青浦合金公司负责人情绪激动地说。
青浦合金公司负责人试图定性的,是企业内两座建于2007年的380立方米高炉。光从字面上看“炼铁高炉”与“铁合金高炉”似乎区别不大,实际上二者截然不同。
早在2011年,国家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指出将200立方米及以下铁合金高炉和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列为落后淘汰类生产装备,应立即淘汰。这意味着,对这家公司而言,380立方米炼铁高炉将被直接淘汰,这个规格的铁合金高炉则能够予以保留。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青浦合金公司负责人之所以对此话题如此敏感,主要因为该公司生产的铁水全部运往鑫金汇进行炼钢。青浦合金和鑫金汇所形成的炼钢产业链,到底属于长流程炼钢还是短流程炼钢,对公司发展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督察组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鑫金汇而言,将废钢在电炉中熔化为铁水,再进行下一步生产,就属于短流程炼钢的范畴。如果单纯用铁矿石炼钢,就属于长流程,应当按照“两高”项目管理。
面对督察组的疑问,青浦合金公司负责人的解释是,公司以进口的红土矿为原料生产铁水,含镍量为1.3%左右。炼出来的铁水中含有镍等元素,属于铁合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铁矿石炼钢。
1.3%的含镍量是怎样的概念?根据2011年6月1日实施的镍铁标准(GB/T 25049—2010),镍铁的含镍量需要大于等于15%,小于80%。而2013年2月1日实施的含镍生铁标准(GB/T 28296—2012)中,含镍生铁的含镍量需要大于等于4%。
也就是说,青浦合金公司两座高炉产品的含镍量连含镍生铁的标准都无法达到,更不用提达到镍铁的标准。
督察组工作人员指出,200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紧急通知,一些地区以铁合金项目的名义建设(新建或改建)了一批以进口的红土矿为原料生产镍铬生铁的高炉。这种镍铬生铁高炉实际上就是炼铁高炉,应该按炼铁项目要求进行建设,以铁合金项目建设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督察组在典型案例通报中指出,青浦合金公司建有2座380立方米炼铁高炉,却长期打着铁合金高炉的名义,故意回避是炼铁高炉的事实,一直未按要求淘汰,违规生产至今。
有企业监测数据严重失真
2023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平顶山市、许昌市对焦化、钢铁、玻璃等重点行业开展突击检查,发现企业普遍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生产台账弄虚作假等问题。
时隔10个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督察组在督察过程中发现,许昌、平顶山两地企业违法排污问题依然非常突出,部分企业的监测数据严重失真,一些企业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时弄虚作假。
“你的监测设备为什么是手动调节,是不是应该设置成自动,手动是不是不规范?”在青浦合金公司数据监测大厅,督察组工作人员围绕企业排放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和企业反复确认。
面对询问,企业方却以各种理由进行辩解,“我们之前使用的是老设备,没有这个功能”。后来,企业方又称:“(2023年)10月30日更换了备机,所有值都是默认值。我们应该设置成等速跟踪(自动监测),但因为是备机,所以还没来得及设置。”
“备机有没有等速跟踪的功能,按照文件规定,是不是应该设置成自动?”面对督察组的一再询问,企业方承认存在工作失误。
真实情况远不是工作失误那么简单。据监测,青浦合金公司烧结机烟气管道多处泄漏,烟气大量外溢,烧结机机头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为15毫克/立方米,超河南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0.5倍,而在线监测显示仅为1.1毫克/立方米,数据严重失真。
在平顶山市宝丰高新区,违法排污问题同样突出。督察发现,在宝丰高新区,平煤神马京宝公司、宝丰洁石煤化公司焦炉烟气收集效率低,装煤出焦时黄烟滚滚,污染严重。平煤神马京宝公司委托第三方所做的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还存在凭空编造数据问题。
谈到在园区督察的感受,督察组同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无组织排放都是不正规的排口,不仅不好监测,也不好监管。烟气不经任何处理就无组织扩散,对大气污染和老百姓的影响更大。
在宝丰高新区,记者发现,企业不仅存在无组织排放问题,有的企业还故意在管道前端私设排口进行偷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督察组来到平顶山市博翔碳素有限公司,在厂房一侧,有一处管道用大量铁皮包裹起来,紧挨的窗户和墙已被熏黑。
督察组要求打开铁皮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被熏得漆黑的排口,排放的污染物已经黏在管道上,发出刺鼻的味道。
“这个排口为什么设在管道的前端,没有脱硫除尘,就直接排放了?”面对督察组的询问,博翔碳素公司负责人表示,因为管道堵了,风送不过来,才设置了这个排口。显然,这样的解释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督察组在通报典型案例时指出,博翔碳素公司沥青焦、石油焦混捏车间,大量未经处理的烟气通过私设排放口偷排,逃避监管。
此外,督察还发现,园区内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存在普遍落实不到位的现象。2023年1~11月,许昌市共启动3次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青浦合金公司和瑞都能源公司先后2次、长海不锈钢公司1次未按预警要求实施应急减排;晨赫铝业公司不仅在2023年10月橙色预警管控时未落实停产减排要求,还在督察组检查时提供虚假生产记录掩盖未停产事实。
平煤神马京宝公司、宝丰洁石煤化公司2023年以来2次橙色预警期间均未落实焦炉负荷降至正常生产负荷80%以下的要求。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怀水摄陈冠宇制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