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ST大集这次能大吉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1-10 19:07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许多投资者亦看好ST大集后续发展,有投资者认为,ST大集此次重整,成功地引来了战略投资人和第一批财务投资人,加上后续资产注入的想象空间,可能会彻底脱胎换骨。甚至有买不进去的投资者调侃称,你们在里面的大吉,我们在外面的大急。

    二级市场上,截至1月10日,ST大集已连收6个涨停板,最新股价1.92元/股。

    每经记者 张文瑜    西安    每经编辑 贺娟娟

    日前,ST大集重整方案落地,公司实际控制人即将变更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引发市场对上市公司供销社流通渠道后续发展的关注

    重整意味着涉及门店关停、股东赔偿事宜等危机的ST大集,又迎来了新转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ST大集在公告中表示,控股股东将借助供销社的平台、网络等优势,通过整合多方产业链优质资源,构建以商业网点、商贸流通产业为基础,打通供销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做优做强双向流通平台,形成集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和商品贸易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将上市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

    截至1月10日收盘,ST大集收获6个一字板,最新股价1.92元/股。

    前世今生

    ST大集前身是西安市民生百货大楼,创建于一九五九年,在地方拥有六十余年经营历史,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同时也是西安地标式建筑。早年能去民生百货购物,是件倍儿有面子的事。

    1992年5月,西安民生百货商店在西安率先实行股份制,由国营西安民生百货大楼成功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并于1994年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陕民生A”,后改成“西安民生”。

    作为老牌国有商业上市公司,又处于西安核心商圈,西安民生上市后经营业绩还算不错,一直保持盈利。“民生可以说是过去的赛格,巅峰时候里面摩肩接踵。”老西安人向记者回忆称。

    图片来源:VCG111221213831

    2003年,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海航集团)以1.7亿元的价格受让西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西安民生国家股25.65%股权,成为西安民生司第一大股东。

    彼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久,商业零售业的竞争相对激烈,海航集团对西安民生的计划是:上规模,搞连锁,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百货零售企业。

    2008年4月,西安民生与海航集团、宝鸡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商集团)共同对本土超市陕西晶众家乐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收购;同年,海航集团以持有的西安民生股权向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商业)增资,海航商业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10年,西安民生重组宝商集团,以5.74元/股的价格向海航商业发行股份3396.48万股,获得宝鸡商业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宝商集团原有的商业资产单独剥离出来,并入西安民生旗下。

    至此,西安民生成为“海航系”旗下注重商业百货的块,其扩张、连锁之路仍在继续。2011年西安民生募资12.5 亿元,用于延安东方红世纪广场投资项目、宝鸡新世纪购物中心、西安雁塔国际文化广场投资项目、新开西安北大街店开店项目,巩固钟楼商圈的竞争地位,并拓展宝鸡、延安市场。

    同时,海航商业控股将严格履行前次重大资产重组时做出的承诺,陆续将下属的其他商业百货业务注入西安民生,包括兴正元、汉中世纪阳光部分股权等,西安民生成为“海航系”商业百货和超市业务资源的唯一主体。

    巅峰跌落

    非常直观的一点是,西安民生的营收规模从2009年并购扩张开始大幅增加,并在2015年迈上50亿元台阶。不过,其净利润却并未因营收规模的扩张加剧。

    2009年至2015年,西安民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5.91万元、5938.87万元、6144.86万元、6731.65万元、6365.98万元、6046.43万元、4246.06万元,2015年甚至有回落。

    而历经了多次重组、收购资产后,西安民生也并未停下脚步,2016年9月,西安民生以268亿收购海南供销大集控股有限公司,由单一的传统零售业务转变为线下零售实体和线上电子商务结合的全国性O2O商品流通服务企业,西安民生股票简称变更为“供销大集”。

    彼时供销大集控股系投资控股平台,本身无实质性经营活动。其下属子公司从事业态包括连锁超市、商业百货和商业综合体,并正在向互联网O2O商业模式转型。西安民生也有望借助供销大集控股的平台优势,通过O2O式零售体系,将西安民生的业务延伸至全国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农村市场。

    或是对此次收购过于看好,海航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新合作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作为盈利补偿方,承诺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施完毕的年份,作为三年承诺补偿期的第一年,分别承诺供销大集控股2016年至2018年扣非净利润为1.87亿元、14.3亿元、22.98亿元。

    2016年至2018年,供销大集营收确实迈上了大台阶,分别达到134.25亿元、277.90亿元、163.16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1亿元、14.15亿元、7.62亿元。经审计的三年累计扣除非净利润为31.93亿元,未完成上述业绩目标,差异金额为7.23亿元,触发补偿义务。

    但是该补偿协议因为各方股权质押等原因,未能如期执行,深交所和陕西证监局一直督促各方执行。

    2019年供销大集业绩“变脸”,全年亏损12.20亿元,同比下降260.04%。

    同年,公司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新合作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供销大集的控制权转让给新合作集团,新合作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央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但因海航集团重整,股权转让事宜一直搁浅。

    从其公告来看,2018年至2021年4年,供销大集新开店数量为28家,但关店数量累计却达到201家。西安民生西大街店,钟楼店,曲江店也陆续关店,陪伴着几代人成长的“民生”在时代中衰落。

    2021年2月,供销大集开始“披星戴帽”,又因公司存在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担保等情况,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022年6月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和部分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为“ST 大集”。

    重整落地

    直至近日,ST大集重整事宜才得以落地。

    1月3日晚间,ST大集公告称,供销大集及其24家子公司于2021年2月10日被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南高院”)裁定受理重整,并于2021年12月31日经海南高院裁定确认《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二十四家子公司重整计划》(以下简称“《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根据《重整计划》中“先重整,后引战”的相关安排,预留了531776.87万股股份用于引进重整投资人及改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现金流。

    2024年1月3日,公司与供销商贸、中合农信、中合联签订了《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协议》,供销商贸、中合农信、中合联作为产业投资人以现金13亿元合计购买26亿股转增股票,并牵头引入财务投资人。其中第一批财务投资人,按照不低于0.99元/股,购买不低于18亿股转增股票。

    图片来源:ST大集公告截图

    本次引入的产业投资人供销商贸、中合农信、中合联与公司股东新合作商贸连锁集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公开资料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14个,监事会内设机构1个,下辖15个直属事业单位、14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

    就易主后的ST大集后续如何发展,根据《投资协议》,控股股东将借助供销社的平台、网络等优势,通过整合多方产业链优质资源,构建以商业网点、商贸流通产业为基础,打通供销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做优做强双向流通平台,形成集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和商品贸易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将上市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供销社参与农资销售环节,加上政策、市场红利逐步释放,给当下参与其中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拥有长期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许多投资者亦看好ST大集后续发展,有投资者认为,ST大集此次重整,成功地引来了战略投资人和第一批财务投资人,加上后续资产注入的想象空间,可能会彻底脱胎换骨。甚至有买不进去的投资者调侃称,你们在里面的大吉,我们在外面的大急。

    二级市场上,截至1月10日,ST大集已连收6个涨停板,最新股价1.92元/股。

    针对重整相关问题,每经记者也将采访提纲发送至公司邮箱,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图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2023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结果出炉 成都位居中西部首位

    下一篇

    思瑞浦:1月10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