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AI快讯,2024年1月5日,信达证券发布研报点评新集能源(601918)。
公司作为华东地区煤炭央企,以煤电一体协同发展为战略,未来转型成长空间可期。公司是由中煤能源集团控股的华东地区动力煤央企龙头,从事煤炭开采、洗选和火力发电业务。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亿元,同比+8.8%;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4.3%;在煤价波动调整背景下公司业绩实现小幅增长。公司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完善以煤炭、煤电、新能源为主,能源综合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的“3+N”产业发展新格局,将公司打造成华东地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现代的能源示范企业。公司以煤电一体协同发展为战略,兼顾业绩稳定性和成长确定性,未来转型成长空间可期。
◆安徽省煤炭供需形势趋紧,公司具有煤炭资源储量优势。2021年以来,安徽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叠加华东地区煤炭产量逐年下滑,安徽省近年来煤炭净调入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煤炭消费的主力地区,安徽省煤炭资源供需形势呈现出趋紧态势。安徽省内煤炭资源开发主体主要为淮北矿业集团、淮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和中煤新集能源四家煤企集团。新集能源资源储量大,剩余可采年限达48年,且后备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储量约占安徽省四大煤炭企业总资源量的40%),承担着保障安徽省煤炭供给的重要作用,同时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煤炭产能利用率高位维持,叠加高比例长协和出色的成本管控能力,煤炭业绩有望保持稳定态势。产量端:公司共拥有5座在产煤矿,核定产能2350万吨/年。2018年-2023年Q3,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由85%上升至95%。公司产能利用率高位维持,且杨村煤矿复建处于待核准状态,公司煤炭产量有望保持稳定。价格端: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商品煤综合售价545元/吨,相较2022年仅小幅下滑5元/吨。公司煤炭综合售价保持平稳,主要得益于公司拥有85%的高比例长协煤销售结构和煤质改善带来的热值提升。我们预计未来公司煤炭销售价格有望维持稳态。成本端: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煤炭生产成本为334元/吨,相较2022年持平,相较2021年上涨19元/吨。得益于公司出色的成本管控能力,公司煤炭生产成本保持平稳。人工成本作为影响煤炭开采成本的主要因素,2021年以来并未显著增加。我们认为,在煤炭产能利用率高位维持,叠加高比例长协和出色的成本管控能力背景下,公司煤炭板块业绩有望维持稳态。
◆在运电厂受益于自有煤供应,成本优势突出,盈利能力强。利辛板集电厂一期是公司目前主要在运燃煤发电厂,机组容量2×100万千瓦,为具有灵活调节能力的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度电煤耗低且发电利用小时数常年保持较高水平。机组位于板集煤矿坑口位置,其煤炭需求全部通过板集煤矿满足。利辛板集电厂一期得益于煤电一体化优势,成本端保持稳定。收入端受益于电改推进,自2021年起公司的度电营业收入逐年上行,其电价在2022年实现20%顶格上浮。
◆在建及规划煤电项目体量可观,自用煤需求将不断提升直至基本全部自供,公司有望实现“煤-电一体化”转型。公司规划新建煤电厂装机容量高达596万千瓦,分布于安徽、江西等地。至2026年公司煤电控股装机有望达到796万千瓦,未来三年装机与板块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未来其电厂的煤炭需求主要由公司煤矿供应,新建电厂有望具备稳定的燃料供应链,形成“煤电一体”产业新格局。至2027年公司有望实现商品煤由大部分外销全面转向自用,实现从煤炭公司向煤电一体化公司的转型。在安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用电量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新建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有望维持高位。叠加安徽电力现货市场加快推进,省内煤电机组有望获得现货增量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新集能源作为中煤能源集团控股的华东地区动力煤央企龙头,其煤炭资产优质、成本管控能力强,叠加未来煤电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稳健经营的同时又具有高增长潜力。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23.5/24.8/27.8/29.3亿元;EPS分别为0.91/0.91/0.96/1.07/1.13元/股;对应PE分别为6.52/6.52/6.18/5.5/5.23倍;对应PB分别1.11/0.96/0.85/0.77/0.69倍。我们看好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带来的业绩成长性和确定性,综合考虑转型为煤电一体化公司的估值水平,未来新集能源价值修复空间较大,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外能源政策变化带来短期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失速或复苏严重不及预期;煤电利用小时数下滑风险;煤电电价下降风险;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煤质下降风险
(来源:慧博投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 赵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