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林姿辰
1月2日,漱玉平民(SZ301017,股价20.21元,市值81.92亿元)召开终止重大资产购买事项投资者说明会。此前的2023年12月29日,公司宣布已针对2023年9月的《股权收购协议》签订了有关终止协议。这意味着,漱玉平民以7.15亿元购入556家药店的计划破灭。
2023年9月,漱玉平民发布相关报告书不久,便收到深交所重组问询函。大幅增长的商誉是监管的关注点之一。报告书显示,本次交易前12个月,漱玉平民共有11项资产购买需与本次交易合并计算,涉及金额为6.71亿元。根据备考财务报表,本次交易完成后,漱玉平民将新增商誉6.85亿元,商誉金额将达到17.82亿元,占公司2023年3月31日净资产的76.45%,资产负债率将由71.27%上升至75.39%。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终止,并没有“劝退”漱玉平民的扩张梦。1月2日,公司董事长李文杰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深耕山东市场,择机走向全国’的发展战略”。
对于本次重组事项夭折,连锁药房太“卷”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4.39万家,同比新增3.42万家。2023年下半年,多家头部连锁药店纷纷宣布门店数量破万,连锁药店进入“万店”时代。
看似繁荣的背后,是高商誉的隐忧。以A股连锁药店中门店数最多的老百姓(SH603883,股价31.16元,市值182.30亿元)为例,截至2023年9月底,老百姓门店数达1.31万家,商誉金额为58.10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80.12%,资产负债率高达65.99%,但公司的收入增速并未随着药店的并购扩张上升。
与此同时,门店数量增多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短期内出现的门店违法违规问题、供应链和采购问题、客户服务问题都是连锁药房面临的并购“后遗症”,而这些可能让企业战略陷入摇摆,比如一边高溢价买入药店,一边却开始转让药店。
笔者认为,在头部连锁药房集中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中小药房通过扩张实现“逆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必须另寻出路,而大药房收购的边际效益也逐渐降低,“蒙眼扩张”很可能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当前,门店重资产扩张已成强弩之末,探索轻资产的数字化转型、到线上找增量用户才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小药房转型、变革的灵活性可能更强,而大药房的优势则是拥有庞大的门店网络体系,可以抓住“双通道”等政策落地的机会,在“双通道”门店数量、专业药学服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还可以向小型化转型,在品类组合、功能业态上进行探索。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