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恒(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文
值此新年伊始之际,敬祝每日经济新闻各位读者新年进步、万事顺遂!
新年新气象!2024年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年,也是香港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
新年新希望!香港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正把握新机遇、开拓新格局。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香港的创科发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符合科技创新全球化布局和发展趋势,是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需。无论是《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所勾画的重点策略,还是与之相呼应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均清晰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加强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助计划、创科人才库等方面持续发力,使创科成为激活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下简称生产力局)是1967年在香港成立的法定机构,作为香港创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机构,是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推动者之一,是香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应用研发机构之一。
陈祖恒指出,2024年,生产力局将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充分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引入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图为陈祖恒 受访者供图
新的一年,生产力局将迎来成立57周年,开启重要新历程,将全力配合国家整体发展方向、重点规划和重大策略,秉承“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精神,提供新型工业化、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绿色及智慧生活、未来技能、资助计划、中小企支援等八大战略服务范畴,以世界级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支持企业提升卓越生产力,助力企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新型工业化。
全速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新的一年,生产力局将从以下四大方向,积极配合香港特区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速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以先进技术、未来人才培训及政府资助,助力企业把握香港、大湾区及国家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香港的创科产业发展。2023年出台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对深圳园区规划建设特别是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订立两大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到2035年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同时提出四大主要任务,包括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及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河套的发展将有力支撑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建设,将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
生产力局深受鼓舞,将全力配合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体系框架,从三方面助力河套香港园区产业布局:
一是,提供全方位、专业、对接国际标准的生产性服务支持。过去十年,生产力局已协助业界在大湾区推动1200多个智能化项目,其中约七成项目在内地落地,其余约三成在香港落地。在内地实施的项目中,以东莞和深圳为主,涵盖电子、珠宝、食品、纺织、玩具、生命健康、家电、模具、塑料、金属、建筑、钟表、印刷、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生产力局将以国际领先的研发实力,和连通香港、内地与国际创科及产业资源的丰富经验,加快香港园区产业发展。此外,生产力局设有获专业认可的实验室及先进设备,提供广受业界信赖的测试服务,涵盖环境、电子、工业材料及数字能力,以及ESG、碳排放权认证等服务,将能很好地应对河套地区企业的需求。同时,生产力局还将引入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包括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专精特新等)、德国“工业4.0”成熟度认证、及“灯塔工厂”等智能化成熟度定义和标准,让业界更容易理解或评估目前行业所处的成熟度级别,帮助入驻园区企业获得相关认证并成为行业标杆,同时也推动河套合作区成为国际和国家标准对接的示范地。
二是,促进园区内人流、物流、数据流畅通,构建制度及政策创新的试验田,加速技术落地及商品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理事长单位,生产力局牵头建立科技成果对接服务平台。此外,生产力局也积极配合深圳市/区政府发展先进制造、打造示范产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推动实现企业先进智能制造,积极参与建设河套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的区域联动大格局。生产力局还将积极争取在符合国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内地科研数据跨境至河套香港园区供园区内的企业使用。使河套香港园区成为“数据特区”和研发人工智能(AI)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的“新硅谷”,促进香港发展成为“国际AI及数据产业发展枢纽”。
三是,加强未来技能培训,支持入驻园区企业对高科技、多元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大湾区构建国际创新人才港。一直以来,生产力局积极鼓励香港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局结合各自优势,加强未来技能培训工作。生产力局辖下的生产力学院配合市场发展趋势,目前提供“未来技能FutureSkills”培训课程及超过150个新型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NITTP)认可培训项目,课程范围包括AI及数据管理、网络安全、云端技术、智慧物流、数码及管理技能等。2024年,生产力局正筹备新型工业化专项培训,以提升工程师和技术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未来,生产力局将为园区发展提供更多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壮大创科人才库,提升企业竞争力,满足香港、大湾区以及内地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适应新型工业化时代。
为提升业界及公众的认知,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心2023年在香港也应运而生,为企业提供最合适的创新科技方案,同时扩大新型工业化人才库以应对产业所需。2024年1月8日,生产力局将举办“香港有工业”重要伙伴起动大会,旨在促进各行业协作,发挥在新型工业化和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优势,并展示相关成果。同时一季度还将揭幕新型工业化科技馆,希望通过实际个案分享,加强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新型工业化的了解,以及引领大湾区工业以创新及科技实现升级转型,带动新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香港国际化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深化与内地珠联璧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香港具有“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者、促成者和受益者。一直以来,生产力局全力协助香港发挥“超级联络人”和“超级增值人”的作用。未来将从三方面助力先进技术和海外资金“引进来”,同时强化“香港制造”品牌优势,引领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内外市场。
一是,加强与海内外科技合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生产力局连通国际顶尖创科资源,包括美国麻省理工MIT、德国Fraunhofer生产技术研究所、德国RWTH亚琛工业大学等。早在2015年,生产力局引入德国“工业4.0”成熟度标准。生产力局与Fraunhofer IPT于香港合作成立INC科创中心(INC Invention Centre,The Hatch),以及合作在大湾区推行工业4.0,共同制定“i4.0成熟度及认可计划”,支持各行业逐步迈向工业4.0;2024年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推动“工业4.0”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及其相关的技术转移合作,辐射带动大湾区、内地其他城市以及“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不同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工业化。美国麻省理工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在生产力局落户,加强两地的科研联系。香港工业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研发中心作为香港创科旗舰项目“AIR@InnoHK”的其中一员,生产力局是其唯一创办机构,与德国RWTH亚琛工业大学共同营运,专注发展工业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商品化,结合技术专长、网络和创新研发等优势,协助企业落地应用AI。
二是,助力“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2024年,生产力局将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充分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引入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商协会合作,组织更多绿色培训课程和更多企业考察“一带一路”市场,参与展会、研讨会及业务配对,推广香港优势和大湾区机遇,助力高质量共建。
三是,深化香港和内地城市创科和产业政策对接,以创新科技驱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局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与内地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成功申报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领域项目、与内地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内地与香港联合资助计划(科技部重大项目)等,推动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创科产业发展优势,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产力局正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技术研发及落地、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加强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协作,促进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工业元宇宙、网络安全、绿色科技与智慧出行等产业发展。同时,生产力局还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赛迪研究院)合作,致力对接德国工业4.0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的定义和标准,让业界更容易理解或评估目前行业所处的成熟度级别,以便帮助各行业(或企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协助他们提升技术并率先成为环球先进的新型制造企业,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在大湾区的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依托内地完整产业链及巨大市场的优势,通过共绘湾区创科蓝图凝聚共识,生产力局将积极与内地城市珠联璧合,联同更多海内外的产、学、研伙伴强化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创新科技高地。
三、双轨并行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生产力局将全力促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支持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生产力局致力提倡“双轨并行”,即一方面利用先进科技协助振兴传统工业并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为创新科技、文化创意、中医药、新能源交通等新兴策略产业发展提供合适到位的支持,全方位融入新型工业化元素,大力加强与海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商协会合作,为业界组织更多绿色培训课程,以绿色低碳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
生产力局致力推动绿色科技及绿色运输等优势领域的发展,辖下的汽车科技研发中心(APAS)2023年公布香港首份“香港氢能经济发展报告及问卷调查结果”,助特区政府制订陆上运输使用氢能的长远策略及推动氢能发展相关的举措,实现香港迈向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四、支持青年发展,壮大创科、新型工业人才库,提供更多优质上游机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配合香港未来发展创科的大方向。放眼未来,香港在推动产学研创新融合发展时,更需培育跨行业的多元人才,在数字时代抢占先机。生产力局深知培育未来人才至关重要,通过“未来技能”培训课程及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大力支持各年龄段的发展。生产力局还积极为学界及工商业界提供 ABCD&R(AI,Blockchain,Cloud,Big Data & Robotics)等培训课程,建立和强化创科人才库,更为年轻人创造上游机会。
2023年,生产力局举办约1000个“未来技能FutureSkills”培训课程,提升整体社会创科氛围。2023年还成功举办首届“青少年航天科普计划”,130位香港学生通过一系列培训课程增强了对最新航天科技及太空科学的认知,为国家培育航天科技领域的未来人才作出贡献。未来,生产力学院将提供更多青少年创科交流项目及课程,以深入了解国家科技成就及大湾区发展速度,增强香港青年的家国情怀。
创科潜能引领智能制造 新型工业化赋能发展
人工智能(AI)是全球发展大趋势,2023年施政报告鼓励积极善用AI,更将“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列为三大新型工业发展产业之一。
生产力局在2023年11月公布了首份《香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并提供三大核心、九大建议以推动香港发展为“国际AI及数据产业发展枢纽”。生产力局拥有强大的AI应用及研发能力,在推动AI产业发展上,已取得显著成果。经过多年努力,FLAIR已成功开发“天工开物:工业人工智能应用平台”,通过数据储存、模型储存和代码生成的功能,让业界人士可存取和使用涉及领域的资料,协助训练、开发和实践AI应用。
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及数字经济发展,香港首个以工业元宇宙为主题的科技研发展馆Celesphere2023年在生产力局设立,展出各类工业元宇宙应用技术方案,从不同行业的角度探索元宇宙在工业层面的实际应用。生产力局还成功举办多场精彩的活动,汇聚一众海内外业界精英和学者,积极促进行业交流,包括“应用扩展现实(XR)技术赋能产业迈向智能化及数据化”国际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峰会、香港工业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研发中心举办的合作伙伴分享会等。
在支持企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生产力局除了配合客户需求、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更关键的是推动企业思考如何通过智能制造,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实现业务发展模式的创新。生产力局提供“一条龙”综合技术支持,从可行性研究、工厂布局、生产过程及智能生产线设计、设备安装和集成、执行测试及调试以至配对政府资助计划及培训科研人才都给予定制化服务,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从OEM(自主加工)、ODM(自主设计)向OBM(自主品牌)转变,朝着打造“灯塔工厂”的目标进发。
“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将在新型工业化领域形成更多新的生动实践。融入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必将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生产力局将继续以“创新·从未停步”为己任,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桥梁作用,积极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国际创科资源、人才和高科技企业“引进来”,促进大湾区发展,同时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促进香港与内地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推动香港与内地创新体系接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引领世界看见智慧未来。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