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程鹏 孙磊
近日,粉丝量超140万的汽车大V“大秦军陕团”发布视频称,测试方程豹豹5高速百公里油耗达到18升,引发关注。
12月2日,方程豹官方回应称,该车辆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12月4日下午,“大秦军陕团”发布视频称,已主动联系了当地交管部门。而当地交管部门针对其11月28日从渭南行驶至乌海,在110国道乌海南绕城处因限速80km/h,实际车速103km/h做出批评教育,并进行了200元3分的处理决定。最后,“大秦军陕团”进行了道歉,同时,他表示将向网络上私定罪名、侵害人格的行为发起诉讼。
图片来源:抖音视频APP(@大秦军陕团)
该处罚结果视频一经发布,方程豹品牌官方此前公布的测试车辆数据内容的真实性开始被外界质疑。“我们依法行事,事件都在法律规则下进行,制造舆论不是我们的诉求,做好车,服务好客户是我们当前的关注。”12月6日,方程豹汽车总经理熊甜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称。
12月7日,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杨伟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方程豹品牌数据作假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车辆的实时数据都可以在第三方数据监管平台(国家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核实。“目前来看,双方都仅提供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车辆行驶数据,最客观公正的做法是通过第三方调取车辆整个行程的数据。”杨伟斌认为。
双方对行驶车速各执一词
方程豹豹5“高油耗门”事件受到关注,源于“大秦军陕团”于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条测评方程豹豹5的视频。该视频结果显示,豹5百公里高速油耗达18升,与方程豹官方宣传数据(百公里油耗7.8升)相差甚远。
有网友分析称,这是“大秦军陕团”在极限工况下进行测试的结果。不仅如此,有网友提出,“大秦军陕团”车速开到180km/h左右,有严重超速嫌疑。为此,有不少网友调侃称:“这是在用命测评方程豹。”
对此,“大秦军陕团”多次在视频中强调称,为了验证豹5真实油耗,其除了中途加了一次油耽误了几分钟时间外,车辆全程压着限速(120km/h)(偶尔可能会超出120km/h)在跑,没有停顿。
图片来源:抖音视频APP(@大秦军陕团)
对于网友质疑的车速达180km/h,“大秦军陕团”回应称,车辆(豹5)的原厂限速是180km/h,怎么可能会跑出180km/h呢?全程都有记录,公开接受全社会检验。
记者查看“大秦军陕团”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发现,其测评方程豹豹5的视频已下架,无法对其所说的全程最高车速未达到180km/h进行确认。为此,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大秦军陕团”,但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回应。
“车辆限速的原理是整车控制器VCU检测电机转速或车轮转速,当电机或车轮转速达到设定上限数值时,VCU向电机控制器MCU发出降功率信号,驱动电机功率逐步减小,车辆保持匀速或降速运行,因此车速最高值小于等于设定速度上限。”杨伟斌解释称,“也就是说,测评的方程豹豹5可实现的车速为小于等于180km/h,但不会超过180km/h。”
不过,方程豹汽车方面在回应中透露,车辆在整段高速行驶过程中,有3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80km/h,有6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70km/h;车辆车速120km/h~140km/h区间占比超过37%,车速140km/h~160km/h区间占比超过46%,车速超160km/h占比超过4%。此外,高速部分路段还出现异常停车时间。这与“大秦军陕团”对外强调的“全程压着限速跑”说法,大相径庭。
图片来源:方程豹汽车微信公众号
该声明发出后,舆论再度被“点燃”。在官方提供的数据面前,“大秦军陕团”严重超速似乎被“坐实”。不过,12月4日下午5点,随着“大秦军陕团”发布的最新视频,豹5“高油耗门”事件再次迎来反转。
“大秦军陕团”在最新发布的视频中称,在乌海市某国道限速80公里/小时路段行驶速度达到103公里/小时,交警已经对此行为做出了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
“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应方程豹公司的声明,是因为我觉得全网攻击的我,说再多也不如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清白。”“大秦军陕团”解释称。
“双方提供的是不同路段行驶数据,但无论是省道还是高速公路都是测试车辆行程的一部分。”杨伟斌表示,最好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把整个行程数据提取出来,如此才能体现出测评车辆的全程行驶情况。
尽管“大秦军陕团”是否存在高速超速行驶还未定论,但其测试豹5百公里油耗达18升行为已被外界定性为“暴力”测评。从网友截取的“大秦军陕团”测试视频截图来看,其当时测试车辆时的行驶速度超过了150km/h,且开着天窗把空调设置在了31度。
杨伟斌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在高速测试下,车辆油耗过高属于正常现象。“车速高对传统车油耗或者电动车电耗影响非常大,车速大于80km/h后,阻力主要表现为风阻,而风阻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国家目前测试工况CLTC最高车速为114km/h,平均车速不到29km/h,180km/h时的风阻是114km/h时的2.5倍,所以油耗过高是正常的。”杨伟斌分析称,另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发动机工作点的标定,主要根据大部分城区或郊区车速大小进行标定。180km/h这种超高速不是标定的重点工况区域,发动机工作效率低,加之车型重、功率需求大,油耗过高也算正常。
杨伟斌强调称,油耗是车辆行驶里程平均计算而得。“在此次事件中,比亚迪公开了自己认为的驾车人在这段行程中违规最严重的数据,而驾车人也只说了整个行程中一个点的数据。但计算油耗,要用整个行程的行驶数据才最科学。”杨伟斌说。
调取用户数据是否合规?
除了车速和油耗的争议点外,对于方程豹方面调取用户数据的行为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这一问题也引发了争议。
据方程豹方面介绍,其应警方“2023.11.28姚*强涉嫌驾驶机动车超速”一案证据需求,调取相关车辆运行数据。但截至目前,还未有警方认定比亚迪方程豹官方公布的驾驶员时速超过180公里/小时的数据。
不过,方程豹在警方公布前把用户行驶数据对外公布的举动,引发了外界关于“车企在未经用户允许情况下公布车辆行驶数据是否侵犯用户隐私”的讨论。“方程豹此次公布相关车辆行驶数据的目的是针对外界质疑进行回应,还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侵犯车主隐私。”12月7日,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在此之外,方程豹还公布了车主其他信息,比如家庭住址等,那么这种行为是不被法律允许的。
而针对外界关注的“大秦军陕团”驾驶的方程豹豹5存在超速问题,廖建勋告诉记者,车主超速与否,还要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交警)获取的证据为依据,不能单方以比亚迪提供的数据为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向记者介绍称,车企提供的数据只是作为交警部门判断超速驾驶的一个参考,除非有证据能证明比亚迪方提供的行驶数据是百分百准确才会被采纳。“最终结果,一切还是要以警方通报为准。”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强调称。
记者发现,方程豹汽车虽提供了“大秦军陕团”车辆异常驾驶数据,但其在声明中也仅称“该车辆驾驶人如果确实存在超速和急刹行为,将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如果车主确实存在高速超速驾驶情况,那么交管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对这种违法行为予以扣分和罚款等行政处罚。”廖建勋称。
比亚迪悬赏打击恶意诋毁
方程豹在声明中称,近期相关视频(“大秦军陕团”测评豹5视频)在网络上形成了大范围讨论,给其品牌声誉和业务开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对于此类恶意抹黑行为,方程豹将直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品牌自身的合法权益。
不过,廖建勋告诉记者,只要这种测评是实事求是的,没有故意虚构或者捏造事实,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具备违法性。但如果是相关的测评人员故意捏造事实,或者是故意隐瞒其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数据,夸大其词,对一些品牌进行诋毁,这种行为就可能涉嫌侵犯公司的商业信誉,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甚至严重的话可能构成犯罪。
实际上,一些机构对车辆进行包括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并不鲜见,但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看来:“测评可以,但这些人或机构需慎言、慎行,因为这些车辆都是经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专业检测的。如果掺杂一些私利进行测评,有时候会误导消费者,这对厂家的生存和发展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颜景辉对记者表示,测评乱象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方程豹发布声明后的第二天(12月3日),比亚迪官方也发布声明称,对于网络黑公关乱象,举报奖励为5万至500万元,长期有效。“涉及违法的,我们会一追到底。在此也奉劝:干了坏事,于心不安的参与者或是知情者们,欢迎联系我们,将视情况,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减责或免责,并结合其提供线索及资料的价值,给予5万~500万元的奖励。”12月3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言称。
图片来源:方程豹官网
事实上,面对不利舆论选择发声的汽车制造商不只比亚迪。此前,理想汽车CEO李想“打假”某网友发布的汽车自媒体商单收入,长城汽车更是公开宣布悬赏1000万元打击网络水军。
不仅如此,面对网络造谣和恶意传播等现象,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法务部从幕后推向前台,主动迎击网络上的恶意抹黑信息。今年5月,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陆续开通法务部的官方微博账号,吉利和长城汽车则分别成立了网络举报中心,主要负责处置损害品牌形象的网络不实信息。今年7月,比亚迪也开通了法务部官方微博,首条内容即宣布已经收集大量证据,将正式起诉涉嫌黑公关的自媒体“龙猪-集车”,要求其删除相关侵权言论、公开道歉并赔偿500万元人民币。
有车企高层表示,将法务部推向台前并公示起诉案例,是希望对部分恶意传播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减少企业的负面消息传播。
对此,杨伟斌表示,目前,对于一些颠倒黑白的行业乱象还只是道德层面的谴责,最好是国家层面能出台相应法规,让造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记者|李星
编辑|程鹏 孙磊 杜恒峰
校对|王月龙
封面图片来源: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