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车市进入年底冲刺!11月我国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26%,乘联会预测:全年批发量有望突破2500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08 21:43

    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孙磊

    12月8日,乘联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到208万辆,同比增长26%。“这主要是因为相较于历年的年末促销力度企稳收缩的特征,今年11月国内车市促销持续增大,燃油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促销均环比增大,针对性的增换购促销和地方补贴,令购车消费需求有所释放。”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解释称。

    图片来源:乘联会

    数据显示,1~11月,国内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2281.9万辆,同比增长8.9%。“今年车市总量好于预期较多,预计今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将突破2500万辆,整体车市批发销量将接近3000万辆。”崔东树称。

    展望2024年,乘联会方面预测,2024年国内乘用车总体零售销量将达2220万辆,同比增长3%。如果我国汽车向俄罗斯出口能继续保持较强增长,考虑乘用车出口430万辆的贡献,狭义乘用车(批发)总体销量将达2650万辆,同比增长5%。

    车市将进入去库存周期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量为115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8%,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其零售份额为55.3%,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批发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9.7%,较去年同期提升了4.6个百分点。

    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也在11月恢复了同比正增长。11月,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为66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8.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5.5%,同比提升了0.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为7.9%,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资料图)

    豪华车方面,11月其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7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22%。“去年受芯片供给短缺影响的豪车缺货问题逐步改善,但传统豪车市场需求并不是很强。”崔东树解释称。

    根据乘联会数据监测,目前,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将进入去库存周期,而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处于加库存周期。

    11月,厂商生产增产明显,而零售回暖平稳,推动了厂商和渠道库存的增长,形成了厂商产量高于批发9.6万辆,厂商国内批发高于零售9万辆的增库存走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厂商与渠道从去年12月到今年10月持续去库存42万辆,从而减缓了渠道库存压力。“11月,国内乘用车库存增长明显,为春节前预期的旺销备货。”崔东树表示,2024年,去库存周期会更加明显,行业竞争将愈加激烈。

    崔东树强调称,目前总体乘用车的库存周期相对安全,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升带动了交付周期缩短,订单可视化流程打通也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产业库存结构和体量继续保持稳健,燃油车库存水平尤为理性。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或达40%

    作为国内乘用车车市增长的重要拉动力,11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超96万辆,达96.2万辆,同比增长31.5%,环比增长8.2%,渗透率高达37.7%,较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52.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5.2%;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9%。

    图片来源:乘联会

    得益于比亚迪、吉利等车企旗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的持续走高,11月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30.9万辆,同比增长86.9%。

    随着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11月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达到18家(环比增加1家,同比增加5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88.9%(上月88.8%,去年同期83.1%)。其中,比亚迪以约30.14万辆的月销成绩继续霸榜;紧随其后的是销量约为8.24万辆的特斯拉中国。而在10月份位居第三的吉利汽车在11月销量约6.48万辆,被销量约为7.11万辆的上汽通用五菱赶超。

    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其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约2.92万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48%的份额。“这说明大众坚定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崔东树称。

    乘联会预测,2024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将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2%,市场渗透率将达40%。

    崔东树认为,2024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走势,新能源车市和主流燃油车市场都将会实现很强的同比增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伊拉克国家安全局总部遭火箭弹袭击

    下一篇

    A股绿色周报|13家上市公司暴露环境风险 华菱钢铁控股公司连收十余张罚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