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温雅兰 每经编辑 张凌霄
发展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机遇与挑战。
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市场销售增长加快,服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原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在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巴黎大区工商会联合主办的2023第九届“欧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市场机遇”的主旨演讲,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徐林表示,未来中国将向服务经济、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等方向转型。服务经济转型是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增长转变的必然结果,服务业发展门类多、分工细,需要自由的环境和更少的政府管制。数字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此外,“双碳”目标正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形成新格局。这些转型将形成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客观看待经济增长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相对困难的结构性减速压力。
徐林认为,这种减速压力主要由外部营商环境恶化、要素供给条件恶化等四方面因素造成。
首先,要素供给条件恶化。徐林表示,我国的快速老龄化,使得劳动力以及储蓄率支撑不断减弱。
其次,资源配置效率减速。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都呈现出下降趋势。
第三,外部营商环境恶化。“随着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地复杂化等因素带来的断链,中国获得海外技术来源遇到了更多阻碍。同时,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国际贸易秩序的失序状态以及传统需求减弱,使得中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的环境比较严峻。”徐林说。
第四,“双碳”和环保约束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当前,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内强化了对环保和碳减排的约束,这些约束对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短期来看,它们给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带来的增加投资和增加改造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会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作用”。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大概处于4%多一点的水平。虽然和以往的增速比有了明显地下降,但是中国现在经济规模的体量已经非常大,所以4%多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乐观、非常积极的增长。”徐林说。
数字智能转型提供发展动力
走上坡路意味着要承受更多压力,但同时也意味着无数机遇和增长动力。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国经济发展也充满了韧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正在经历的服务型经济转型、数字智能转型、绿色低碳转型、城市化转型等四方面的重要转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谈及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徐林如是说。
第一,中国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服务消费支出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这样的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使得服务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服务型经济转型是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增长转变的必然结果,”徐林说。
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将会更加融合。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对生产型服务业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对此,徐林认为,政府要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包容的环境。
第二,数字智能转型。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智能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徐林提到,我国许多产业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这样的改造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精准服务的水平。“中国正在建设一个自己的新能源体系,我们发现它完全是和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未来中国的新能源体系一定是一个数字能源体系,这样一种能源体系非常高效、非常具有弹性,”徐林说,“中国数字技术还会用在城市和社区的管理,包括家庭的管理上面。数据作为一种要素,越来越多地被商业化利用,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增长的机会。”
第三,绿色低碳转型。“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在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对各个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设数字化能源体系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新能源发展技术。当前,我国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在过去10年,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投资成本降低了90%以上。徐林表示,中国目前建设大型的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在商业上有利可图,而且与煤电、天然气发电相比,也极具竞争力。
第四,城市化转型。城市化发展对于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产生大量消费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但仍具有较强的动力。
“大概会有1.5亿左右的人口在未来10年要进入到城市。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新移民进入到城市后,是否能够拥有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务、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待遇,要把更多的资源用在人的身上。”徐林强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