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上的工业重镇,邵阳曾因“铁路盲肠”错过经济转型的机会,这一次能否抓住机会再拾往日辉煌?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实习记者 余洋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湖南即将迎来一条新的时速350公里高铁。
据湖南日报报道,日前,邵阳至永州高铁(下称“邵永高铁”)初步设计已获湖南省政府和国铁集团联合批复,意味着离全面正式开工迈出关键一步。
11月9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新建邵阳至永州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和《新建邵阳至永州铁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根据招标公告,邵永高铁计划开工日期为2024年1月1日,总工期四年。
根据公开信息,邵永高铁北起邵阳市邵阳站,南至永州市永州站,正线全长96.1公里,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总投资197亿元。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呼南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邵永高铁对内将助力邵阳融入省会“一小时经济圈”、泛长株潭3+5+6城市群;对外则有望通过规划中的广清永高铁进一步向南延伸连接广东,进一步便利湘粤两地人员交流往来。
作为历史上的工业重镇,邵阳曾因“铁路盲肠”错过经济转型的机会,这一次能否抓住机会再拾往日辉煌?
邵永高铁示意图 图片来源:三湘都市报
邵阳地处湘中西部,属于大湘西范畴,曾是湖南经济大市和工业重镇。
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 “三线建设”背景下的邵阳曾拥有过近20年的工业黄金期,工业总产值一度占到湖南六分之一,经济总量排全省第五位,素有“长衡株潭邵”的称号。
湖南第一辆汽车、第一台计算机、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印刷机不仅在此诞生,湖南汽车制造厂、邵阳液压件厂、第二纺织机械厂等大型制造业企业也孕育其中。全国41个工业门类,邵阳就有39个。
不过改革开放后,由于区位不优、交通落后等因素,在多轮经济转型过程中,邵阳的比较优势渐渐丧失,最终导致工业发展萎缩,一度掉队到湖南后列。2022年,邵阳GDP为2599.18亿元,在湖南14个市州中位列第八位。
实际上,铁路发展滞后一直是邵阳的一大痛点,还曾因“铁路盲肠”陷入“人到邵阳止,车到邵阳回”的尴尬境地。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曾经的“交通死角”邵阳在铁路建设规划上持续发力。从2003年洛湛铁路(邵阳至永州段)全线通车,到2014年经过邵阳北站的沪昆高铁开通,再到2018年正式通车运营的怀邵衡铁路,邵阳在铁路建设上一步步解决困境突围,积极接入全国铁路大循环。
作为邵阳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铁,邵永高铁更是被寄予厚望。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呼南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邵永高铁在全国高铁网中处于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重要位置。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京广高铁长沙至衡阳段的运输压力。
与此同时,邵永高铁将与张吉怀高铁、长益常高铁、沪昆高铁、怀邵衡客专、衡柳客专、武广高铁相连,形成省内高铁环线。更进一步,邵永高铁未来还有望向南延伸,与规划中的永清广高铁形成湘粤第二高铁通道,构建湘南、湘西全面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大通道。
承接产业转移,正是邵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大突破口。
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负责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旨在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对此,邵阳 “回应”积极,仅2018年一年,就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企业500余家,完成产业投资680亿元。
在政策方面,邵阳也加紧跟上。2020年,邵阳相继出台《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年)》《邵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行动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产业深度对接融合,把邵阳建成大湾区的重要科技产业配套基地、制造业转移承接基地和文化旅游康养基地。
在交通配套方面,上述规划及方案都提到,力争开工建设邵永高铁,争取广清永高铁延伸到邵阳,打通邵阳对接大湾区的快捷通道。
公开数据显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以来,邵阳累计签约项目1278个,签约金额4618.41亿元,培育形成九大重点产业集群,先后实现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国家级经开区、百亿制造企业、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眼下,随着邵永高铁逐步走进现实,邵阳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有望进一步拉近。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邵阳显然又多了一张可打的牌。尽管如此,对于“交通干线的修建对于承接产业转移有多大影响”这一问题,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也提醒,“一条铁路的修建能否实现它的目标,兄弟城市、兄弟省份的竞争,以及本地的营商环境、软硬件实力、竞争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