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对话品牌专家:今年“双11”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1-06 15:41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在“双11”期间视频连线了著名品牌专家、央视品牌顾问李光斗和资深品牌专家、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庞瑞博士,李光斗认为,电商平台和主播之间是一种“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对于品牌方如何提升话语权、主动权等问题,李光斗建议,品牌要利用好平台的资源和机会,但不能过度依赖于平台。

    ◎庞瑞表示,平台和主播之存在一个“共生博弈”的关系——主播是由平台推出来的,但随着一些头部主播的影响力日益出圈,平台和头部主播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哪一方更能吸引流量和消费者,哪一方就更有议价权,就能在博弈中更加强势。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杨夏    

    11月11日就快到了,但是“双11”的购物大狂欢早就拉开了帷幕。10月20日,拼多多、抖音双11大促开卖;10月23日,京东启售;10月24日,天猫预售开启……

    与此同时,一些头部主播也频频登上热搜,因低价之争而成为舆论焦点。

    在这场狂欢中,站在舞台中央的有电商平台,也有头部主播,但作为需求与供给两端主角的消费者和各大品牌方,却仿佛成为配角。

    在双11,到底谁才是主角,谁才是配角?为此,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视频连线了著名品牌专家、央视品牌顾问李光斗和资深品牌专家、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庞瑞博士。

    李光斗认为,电商平台和主播之间是一种“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对于品牌方如何提升话语权、主动权等问题,李光斗建议,品牌要利用好平台的资源和机会,但不能过度依赖于平台。

    “平台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和窗口,可以帮助品牌扩大覆盖和曝光,增加销量和收入,但品牌也要有自己的独立和多元的渠道,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李光斗表示。

    庞瑞表示,平台和主播之存在一个“共生博弈”的关系——主播是由平台推出来的,但随着一些头部主播的影响力日益出圈,平台和头部主播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哪一方更能吸引流量和消费者,哪一方就更有议价权,就能在博弈中更加强势。

    同时,对于品牌方在这场博弈中的情况,庞瑞持乐观态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往往是最持久的,而对平台和主播的忠诚度则更多取决于价格和流量。”他提出。

    低价大战:品牌方需要权衡市场份额与品牌调性

    相较往年,今年各大电商平台更加注重“低价”策略。比如,拼多多、抖音主打“单件立减”“不凑单”,京东喊出将“真便宜”进行到底,天猫则首次在“双11”强调全网“最低价”等。

    “电商平台采取‘低价’策略是由于其控制了渠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价格决定权。”李光斗解释。

    在庞瑞看来,电商平台从创立之初就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武器,现在再次强调低价,一方面对消费者有利,另一方面也能让平台回归自己的核心优势,有助于提升其市场份额。

    那么,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对品牌方又有什么影响?

    “低价策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如果品牌方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市场占有率,就需要考虑降低价格、牺牲利润,跟随平台的节奏。但这样可能会损害品牌的调性和形象。”庞瑞表示,“另一方面,如果品牌方坚持自己的定价结构,就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抢占。所以品牌方需要在市场份额和品牌定位之间做出权衡。”

    合作共生:平台与主播的博弈要有利于消费者

    主播作为电商直播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形象、话语权、价值观等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而随着直播带货销售模式的不断兴起,部分头部主播也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不仅形成了个人IP,在某些时候甚至还能和平台“分庭抗礼”,比如京东采销人员喊话头部主播“二选一”。那么,当下的电商平台和主播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庞瑞从底层逻辑出发,解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表示,平台和主播之存在一个“共生博弈”的关系——主播是由平台推出来的,但随着一些头部主播的影响力日益出圈,平台和头部主播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哪一方更能吸引流量和消费者,哪一方更有议价权,那就在博弈中更加强势。

    但庞瑞也指出,类似“二选一”的做法存在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时甚至可能会引起监管层面的介入。“平台和主播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保持共生合作的关系。”他建议。

    李光斗也认为,电商平台和主播之间是一种“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他提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两者关系如何影响消费者。“如果平台和主播的关系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和利益,那么可以推动商业进步,但是如果形成了价格垄断,那么就会损害消费者的自由和权益。”他表示。

    头部主播:需要信任和忠诚度,也需要智慧和勇气

    当下,头部主播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正因为拥有巨大的流量,他们受到了众多关注,但同时也因为流量,他们的部分言行也容易引发争议。

    “互联网是一个众生平等的经济,也是一种‘信任经济’。”李光斗认为,“头部主播不能忘记自己应该是消费者的代表,需要向消费者推荐好的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要辜负消费者的信任。如果他们的心态变化,甚至欺骗消费者,那么其也将会被消费者抛弃,个人品牌声誉也会崩塌。”

    庞瑞也持有相同观点。在他看来,这些现象反映了头部主播的一些弱点和风险。

    “他们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支持他们的公关、运营和操盘,并且还需要更强的品牌意识和产业链控制能力。”庞瑞指出,“电商行业的未来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头部主播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在大浪淘沙般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自营品牌:可提高自主性,但也要解决成本难题

    与机构品牌相比,个人品牌通常存在更多的局限,尤其是在风控等方面。

    不少主播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正在积极转型,不断加码自营品牌业务,如东方甄选、疯狂小杨哥等都创立了自营品牌。可以说,头部主播和MCN企业转型自营品牌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头部主播的转型表明了其对于平台化和商业化经营的追求。”李光斗表示,“通过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例如引导用户使用自家APP,头部主播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影响力和盈利能力,减少对外部平台的依赖,提高自主性和竞争力。”

    庞瑞则指出了头部主播转型的难点,比如其在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投入,都会增加不小的运营成本。“从选品引流的电商主播转变为深入供应链的品牌方,这需要更多的专业能力和团队配合,而且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需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来验证品牌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他认为。

    品牌机遇:利用好平台资源和机会,但不能过度依赖

    从理论上来说,在供给端,品牌方是主角;在需求端,消费者是主角。在今年的“双11”,电商平台之间的白热化竞争,以及头部主播的一些舆情危机,能否为品牌方带来一些机会呢?

    庞瑞认为,在平台经济时代,电商平台、直播主播和品牌方之间存在着“竞合”的情况。“这三方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竞合关系。对品牌方来说,最好的情况是能够利用电商平台和直播主播之间的竞争,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同时保持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忠诚度。”他表示。

    同时,庞瑞也表达了对品牌方的乐观态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往往是最持久的,而对平台和主播的忠诚度则更多取决于价格和流量。品牌方应该发挥自己的博弈优势,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品牌调性和定位。”

    李光斗则建议,品牌要利用好平台的资源和机会,但不能过度依赖于平台。“平台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和窗口,可以帮助品牌扩大覆盖和曝光,增加销量和收入,但品牌也要有自己的独立和多元的渠道策略,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表示,“品牌方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声音,要有自己的品牌社区和粉丝,要有自己的品牌活动和内容。”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叶晓丹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必得科技:业绩说明会定于12月4日举行

    下一篇

    山东出版:聘任李运才为公司副总经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