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近四年全国城市健康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与去年相比,全国城市健康水平整体上升2.1%。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实习记者 余洋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10月31日,“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3”城市健康专题论坛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办。活动以“融健康于万策 共建可持续的城市未来”为主题,围绕城市健康安全与繁荣发展、和谐宜居与韧性智慧、生态平衡与绿色转型等方面,为全球城市发展探寻方案、提供借鉴。
论坛上,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写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年度评价成果正式对外发布。
据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工作自2020年3月工作启动以来,已连续发布多期年度和专项研究报告。
根据《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近四年全国城市健康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与去年相比,全国城市健康水平整体上升2.1%。在参与评价的296个城市中,有249个城市健康指数出现提升,其中引领级、优质级城市数量增加,追赶级城市逐年递减。
图片来源:《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
分区域来看,全国城市健康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城市健康水平引领全国,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分别位列城市群前三名。与此同时,研究还指出,近四年来,山东、辽宁城市健康水平整体提升明显。
从空间格局来看,健康环境呈“南优北低”,健康效用呈“东高西低”的特点。在空气污染天数上,北方地区问题较为突出。在居民体质合格水平上,东部地区明显较优。
具体城市方面,从指数评估四年趋势变化来看,大城市组前十位相对稳定,上海今年跃居第一,北京、南京、杭州、深圳健康水平引领全国。此外,新增厦门、成都、福州3个引领级城市,长沙、太原、济南、南昌、唐山、鞍山等13个优质级城市。总的来看,大城市组在健康服务、产业和设施方面优势明显,中小城市组中排名前十的城市总体稳定,但是位次竞争激烈。
图片来源:《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
此次研究除指数评估本身外,养老体系作为一大独立专题也进一步得到拓展。2022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人,占总人口的 19.8%,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9亿人,占总人口的 14.9%,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中国的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是未来健康最大的潜在挑战,可能是一个灰犀牛,我们应该提早去应对。”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分析指出。
老龄人口迎来量级变化,与之相匹配的养老服务设施数量是否充足成为一大问题。活动现场,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治理室主任、研究员李璐给出了她的研究结果,即老年群体的需求结构往往会由以往隐性、抑制、缓慢发展的状况向现行、释放、加速发展的方向转变。
“我们做的问卷调查有几个基本结论:第一,家庭养老目前仍然是最核心的养老方式;第二,医疗服务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第三,老年人对加装电梯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需求非常旺盛;第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智能产品有需求;第五,老年人的需求会根据地域结构的变化而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化。” 李璐说。
目前,不少城市都将“15分钟养老服务圈”作为细化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的一大举措。在李璐看来,这一概念根据服务需求可划分成两大方面。
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对于失能、半失能、独居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就是供给服务基础设施;对于身体状况健康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则是提供文体娱乐、团体活动等。
另一方面,针对老年人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又分成三点,一是从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来看,老年人步行10-15分钟能否达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二是二级医疗服务机构能否满足老年人在家发生的一些突发、应激性医疗卫生需求;三是其他慢性病能否在10-15分钟路程内满足。
那么,目前我国老年人人均养老服务设施数量情况如何?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显示,长三角、东北地区城市老年人人均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占据优势。以服务类型划分,长三角城市社区支持养老设施数量相对充足,东北城市机构入住养老设施数量相对较多。
针对这一区域性差别,李璐给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提出建议:“未来养老机构,尤其是养老社区在布局过程中,一定范围内要有一个以康复为核心的老年病医院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600e33b3d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