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能显著延长复发间隔的创新药生物制剂在患者群体中的使用率并不高。依据《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2版),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可以将生物制剂作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一线治疗,但报告指出,目前生物制剂的使用范围还远未能与其疗效和认可度匹配,受访患者中有超过94%的患者符合生物制剂的治疗条件,但使用者仍是少数。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冬季将至,国内约670万的银屑病患者群体或将再次面临“遍身生疮,奇痒异常”的加重期,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已经与这一皮肤疾病纠缠十几年,每年难逃复发之痛。
10月29日是世界银屑病日,《中国银屑病患者复发洞察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生命与医学”科学倡导,杨森中国公益支持,覆盖30个省份,427位患者参与。
报告显示,生物制剂作为创新治疗方式显著改善了银屑病患者的预后,但符合生物制剂治疗条件的超过94%的银屑病患者中,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仍是少数。银屑病生物制剂仍存在价格高昂、无法维持长期效果、用针频率高等方面的痛点。
作为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皮肤疾病,银屑病有个贴切的俗称“牛皮癣”,即患者皮损表现如牛皮般坚厚难愈。曾国藩曾在一封信件中提到“余遍身生疮,奇痒异常,极以为苦”,就是银屑病的典型症状。
根据报告,调研样本包括216名男性患者和111名女性患者。从患者画像看,这种红斑覆盖多层银白鳞屑的痛苦多降临在18-35岁青年人和35岁以上的中年人身上,男性发病率更高。
报告显示,银屑病较难完全治愈,存在一定的遗传性,血缘家族中就有此病的患者约为三成。多数患者患病时间较长,平均患病时间为八年以上,十年以上病程高达65%,随着患病年限增长,患者复发更为频繁。下肢、头皮、躯干是患者复发频率较高的身体部位,同时也是最难改善的TOP3部位,复发在3次以内的患者认为,头皮部位的皮损最难改善。
具体来说,在调研中,患者平均复发次数约8次,复发超过10次以上的患者接近六成;停药后平均复发间隔接近6个月,近七成患者感知复发有规律可循,其中近四成患者停药后,复发间隔在3个月以内。
复发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调研显示,银屑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超九成患者认为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其中五成认为影响非常严重。
在身体上,约六成患者患有并发症,超三成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35岁以上患者常伴有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超过80%的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严重困扰,超过60%的患者认为银屑病给生活与工作/学习带来困扰。69%的患者表示,“减少复发”是其选择治疗方式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能显著延长复发间隔的创新药生物制剂在患者群体中的使用率并不高。依据《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2版),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可以将生物制剂作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一线治疗,但报告指出,目前生物制剂的使用范围还远未能与其疗效和认可度匹配,受访患者中有超过94%的患者符合生物制剂的治疗条件,但使用者仍是少数。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银屑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外用药物、中医治疗、口服西药、光疗、生物制剂等,近年来,生物制剂销售额已显著高于化药。西南证券研报显示,根据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样本医院分析,2020年以及之前,化学药卡泊三醇占据了抗银屑病药物市场的领头羊地位,2021年起,司库奇尤单抗快速放量,2022年在样本医院销售占比超65%,占据第一。
司库奇尤单抗是一种白介素-17A抑制剂(IL-17A)。报告指出,白介素-17A抑制剂在患者中使用度(77%)最高,其他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23%)、白介素-12/23抑制剂(12%)、白介素-23抑制剂(5%)的实用度依次降低。
目前,国外已经有四款IL-17A抗体药物上市,分别是诺华制药的司库奇尤单抗、礼来制药的依奇珠单抗、协和发酵麒麟的柏达鲁单抗、优时比制药的比吉利珠单抗,其中前三款药物已在国内上市,其中司库奇尤单抗的医保价格为870元/针,依奇珠单抗的医保价格为1218元/针。国内公司中,恒瑞医药(600276.SH,股价45.4元,市值2896.07亿元)、时代阳光、智翔金泰的同类药品已走到申请上市阶段,三生国健(688336.SH,股价22.15元,市值136.62亿元)和康方生物的在研药品已走到三期临床。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
基于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银屑病患病人数于2030年达到约685万人”的预测,IL-17A抗体药物拥有广阔的市场。但不容忽视的是,银屑病生物制剂仍存在价格高昂、无法维持长期效果、用针频率高等方面的痛点,如何消除患者对于用针安全性的顾虑,提升患者的认知广度与深度,是生物制剂厂家的重要着力点。
另外,目前银屑病尚无法根治,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即便接受了系统治疗改善病情,还应持续控制疾病进展。报告指出,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为获得了生物制剂远超预期的疗效而开始忽视生活方式管理,因此增加了疾病复发的风险;有患者表示由于目前使用的生物制剂给药频率较高,自己忙于工作或学习,难以定期到医院复诊取药;还有部分患者提到存在依从性不佳、自行减药,导致疗效不佳,这些行为都为复发埋下了隐患。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21598414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