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有一些退市或重组剥离资产在离开资本市场后“涅槃重生”,如华锐风电、前身属于中达股份子公司的常州钟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后续业绩都有了明显提升,但要再度撬开资本市场大门却仍任重道远。
每经记者 张明双 陈晴 每经编辑 陈俊杰
近期,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IPO被紧急暂停引发市场诸多关注,对于退市公司、借壳交易剥离资产能否重新上市也争议颇多。
其实,在过去借壳现象较多的时期,从上市公司体系剥离的资产以及一些退市公司,大多数如“泥牛入海”,再难重现昔日的辉煌,部分退市公司业绩继续亏损,像浙江国祥、川仪股份、招商南油(长航油运)等再次走上或接近资本市场舞台的,只是凤毛麟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一些退市或重组剥离资产在离开资本市场后“涅槃重生”,如华锐风电、前身属于中达股份子公司的常州钟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钟恒新材)等,后续业绩都有了明显提升,但要再度撬开资本市场大门却仍任重道远。
2021年6月,申报创业板IPO获得受理还不到3个月的钟恒新材主动撤回了申请,上市计划宣告终止。
钟恒新材控股股东为申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达集团),“申达系”在资本市场曾经有过高光时刻,拥有两家上市公司——江苏申龙、中达股份,但2006年由于连带担保责任陷入财务危机,随后通过向两家上市公司出售资产获取资金。不过由于软塑彩印、软塑包装行业竞争激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两家公司业绩多次出现巨额亏损,最终在2011年和2015年,分别以“被借壳”方式告别资本市场。
巧合的是,当年借壳江苏申龙的海润光伏,以及借壳中达股份的保千里,均已黯然退市。
2015年,中达股份主营软塑新材料业务,而钟恒有限就是其从事BOPET薄膜(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控股子公司。根据中达股份2013年年报,拥有BOPET生产线资产组的两家子公司分别为钟恒有限、江阴金中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阴金中达)
2014年,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处理和利用效率,钟恒有限收购了江阴金中达所有资产、负债、业务,后者于2020年3月份注销。中达股份2014年报显示,钟恒有限营业收入2.24亿元,营业利润-80.77元;江阴金中达营业收入7216.47万元,营业利润-508.79万元。
中达股份当时表示,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速趋缓,软塑包装产品供过于求、价格竞争激烈,除BOPP烟膜产品获利水平基本稳定外,其他BOPP薄膜产品持续低迷;BOPET薄膜产品因行业产能大量释放,获利水平大幅下降,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获利能力,导致公司自2009年以来营业利润均为负数。
为此,中达股份2015年通过借壳交易剥离了全部资产和负债,并向保千里全体股东购买其持有的保千里100%的股权。申达集团以6.16亿元收购全部资产及负债,其中包括钟恒有限75%股权(评估价值2.35亿元),江阴金中达75%股权(评估价值1.74亿元)。
由上市公司体系剥离后,钟恒有限的业绩逐渐向上。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钟恒新材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8亿元、4.26亿元、4.51亿元和3.13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790.49万元、4531.27万元、7610.43万元和7602.30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9.55万元、4209.71万元、6815.76万元和6590.08万元。
当然,相比以BOPET薄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钟恒新材的收入规模仍然偏小。2019年,钟恒新材所列举的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双星新材(SZ002585,股价9.12元,市值105.45亿元)、裕兴股份(SZ300305,股价10.74元,市值31.01亿)、长阳科技(SH688299,股价14.52元,市值41.65亿)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72亿元、8.75亿元、9.10亿元,均高于钟恒新材的4.51亿元。
对于2017年-2020年的业绩增长,钟恒新材将其原因归结为良好的客户基础、恰当的竞争策略、持续的研发投入,作为行业中小型企业,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避开与行业巨头的直接对抗。
随着2017年以来的业绩持续增长,2021年3月,申达集团持股99%的钟恒新材闯关IPO,并选择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上市标准。但仅仅3个月后,IPO事宜就宣告终止。
10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钟恒新材,工作人员表示,2021年IPO是公司主动撤回的,目前没有继续申报IPO的计划。对于终止IPO是否与部分资产来自于上市公司有关的问题,工作人员予以了否认。而相比2015年剥离上市公司时营业利润处于亏损状态,短短几年就实现了收入增长且扭亏为盈,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是因为客户需求及行业等方面“行情好了”。
随着退市规则的完善,A股退市公司数量也越来越多,退市原因包括净利润持续亏损、股价低于1元甚至欺诈上市等。而一些由于业绩亏损而退市的公司,在行业、公司业务恢复之后,是否还有重新上市的可能?
华锐风电于2011年登陆A股,头顶“风电第一股”的称号,公司也曾叱咤风云,市值一度近千亿元。
然而在上市后的9年间,公司业绩迅速变脸。2012~2018年这7年中,华锐风电有4年业绩巨亏,累计亏损金额已超百亿元。此外,公司还出现财务造假等问题。
2020年3月16日至2020年4月13日,华锐风电股票因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触及终止上市条件,自4月14日开市起停牌。
2020年5月13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定》的相关规定,华锐风电股票于2020年5月13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7月2日,上交所对华锐风电股票予以摘牌,华锐风电股票终止上市。
根据相关规定,终止上市后,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转让。转入新三板之后的华锐风电证券简称改为华锐5。根据华锐5今年半年报,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属于新能源事业、以风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风电类重型装备行业。
华锐5近两年的业绩有所好转。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31.1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43.81万元,同比增长278.67%。2022年全年,华锐5也实现了19.0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8.20%;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8.42万元,同比增长14.69%。
业绩逐步回升背后,是华锐5业务也在逐步回归。近期,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风电研究团队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中国风电整机商风机订单量排名情况,华锐风电排名第10。
10月10日,华锐风电相关工作人员邮件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公司技术产品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订单不断增加、自建自营风场运行良好等因素是公司扭亏为盈的基础,具备可持续性。
对于未来是否有重新上市计划?上述工作人员表示,重新回归主流资本市场是公司既定的方针目标之一,但目前尚没有具体的计划;重新上市涉及多重因素,难度无法评估。
此外,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风电项目数据库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份风电中标项目累计55582.89MW(约55.58GW),共有13家整机商中标。其中,华锐风电位居第十,中标规模为900MW,占中标规模的1.91%。
华锐风电距离重新上市还有多远?只能留待后续。
2014年6月,由于运价在低位徘徊,外部市场环境持续恶化等原因,连续亏损四年的ST长油终止上市。退市后,长航油运开始进行重整,剥离亏损资产、清偿债务,此后航运业逐步回暖,一系列因素影响下,长航油运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2018年12月,阔别A股已达四年的长航油运重新上市。
然而像长航油运这样的“幸运儿”只是少数,大多数企业在退市、借壳剥离后默默无闻,很多公司仍在亏损中挣扎。
2019年5月,深陷债务危机、连续亏损数年的凯迪生态被暂停上市,并于2020年12月迎来了退市终局,随后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简称改为凯迪1(现为R凯迪1,400096)。此后,凯迪1继续推动重整各项工作,但业绩并未走出亏损泥潭。2020年-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6.45亿元、10.59亿元、4.89亿元。2023年上半年,凯迪1未能如期披露今年的半年报,主要原因是重整相关事宜仍在进行会计核算。
2018年7月,曾经由房地产企业迈入“石墨烯题材股”的烯碳新材迎来退市,公司2014年-2016年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虽然2017年报显示归母净利润达到7714.96万元,扭亏为盈,但是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形成基础包括“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导致公司最终走向退市。进入新三板挂牌后,烯碳3(400070)自2018年起再次陷入连年亏损,2021年、2022年,公司归属于两网公司或退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2.77亿元、3.72亿元。
记者通过Wind查询数据了解到,2023年上半年披露了半年报的115家两网及退市公司,其中归母净利润为盈利的有27家,亏损的数量则达到88家。
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尹中余认为,此次浙江国祥“同一资产二次上市”的争议,关键点其实在于借壳制度。正因为有了借壳制度,才衍生了卖壳和剥离资产以及重新上市的问题。当前注册制下,借壳现象已经少了很多,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这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借壳上市不需要排队,IPO审核和借壳上市的审核也有差别,此外借壳上市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内幕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尹中余建议,可以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经验,彻底关闭借壳上市通道,实现上市公司壳价值彻底归零,让二级市场估值回归到上市公司内在的价值。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295580288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