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几十家新材料领域上市公司后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在诸多新材料领域不断投入技术研发,着力进行商业化探索,在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替代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每经记者 赵李南 每经编辑 董兴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几十家新材料领域上市公司后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在诸多新材料领域不断投入技术研发,着力进行商业化探索,在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替代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资料图)
据《“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突破重点品种包括围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集成电路、信息通信、生物产业和能源产业等重点应用领域,攻克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高性能特种钢、可降解生物材料、特种涂层、光刻胶、靶材、抛光液、工业气体、仿生合成橡胶、人工晶体、高性能功能玻璃、先进陶瓷材料、特种分离膜以及高性能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储氢材料等一批关键材料。
其中,高温合金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合金,能够在高温和高应力环境下工作,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高温合金的制造工艺复杂,需要精密的冶金技术和严格的操作。
万泽股份(000534.SZ,股价13.12元,市值66.79亿元)表示,公司专注于高温合金材料和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致力于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精密铸造叶片、高温合金粉末盘件、高温母合金及其合金粉末等。
“已掌握精密铸造叶片核心技术,并成功使用自主研发的镍基高温母合金试制出高品质的等轴、定向及单晶涡轮叶片,相关产品已陆续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机车动力等产业。”万泽股份称。
而光刻胶作为一种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是微电子技术中精细图形处理的重要物质。它能在光刻工序中将所需要的微细图形从光罩(掩模版)转移到待加工基片上,是半导体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
晶瑞电材表示,公司KrF光刻胶(氟化氪光刻胶)生产及测试线已经建成,且KrF光刻胶部分品种已于2022年开始量产。2023年上半年,公司KrF光刻胶的出货量环比上升,产能还在爬坡,下游客户的验证及销售拓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公司于2020年启动了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胶研发项目,并于2020年下半年购买了ASML1900Gi型光刻机及配套设备,目前ArF高端光刻胶(氟化氩高端光刻胶)研发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特种分离膜也是上述规划中所提及需要突破的新材料。据了解,特种分离膜是指以无机材料制备而成,能够在高温、溶剂和化学反应等苛刻环境下实现物质分离的薄膜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制药、环保、化学等领域。
三达膜(688101.SH,股价14.04元,市值46.88亿元)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特种分离膜业务占据了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糖及糖醇、石化、稀土、核电、盐湖提锂等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
三达膜提到,1997年,维生素C生产成本为每公斤27美元,通过公司基于膜分离过程的维生素C生产工艺,将成本降低到3美元/公斤。最终,国内生产企业领先国外企业,占据全球90%以上的维生素C原料市场,而中国生产维生素C的公司都采用了这项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对锂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然而矿石提锂的成本达20万元/吨,卤水提锂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长期依赖进口,造成我国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膜法工艺在盐湖提锂领域的应用。2016年起,三达膜重点布局提锂工艺开发,自主研发的基于连续吸附+膜盐湖提锂工艺,成本可降至3万元/吨,以此降低锂电池的成本,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三达膜称。
2022年度,三达膜子公司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共有员工266人,其中研究开发人员110人,占员工总数的41.35%。
三达膜向记者介绍,纳滤是特种分离膜重要的膜品类,三达膜通过纳滤膜浓缩分离技术为客户年处理料液3000万吨,纳滤膜过滤过程是一种常温的物理过滤,是节能的浓缩分离过程,吨水相比蒸发节能50元(0.3立方米~0.4立方米蒸汽或20度电),一年内可以节省1000万立方米蒸汽,相当于节省超120万吨标准煤。
“特种分离中另一重要的技术是连续移动床技术,相比于传统固定床等工艺,树脂用量大幅减少50%~90%,洗涤水的用量可节省50%~70%,化学药品、洗脱剂的消耗也相应减少,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污水排放量。目前,三达膜运行的连续移动床设备可为客户节省浓盐酸约84万吨/年,节省水量约17600万吨/年,减少污水排放量约17600万吨/年。”三达膜表示。
“催化剂被誉为石化工业的‘芯片’和‘心脏’。”盛和资源方面向记者表示。
“石油化工催化剂属于新材料范畴,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及行业壁垒,公司凭借优秀的研发团队,积累了全球化的客户群体,正由单纯的炼油催化剂供应商向石油化工下游的各类催化剂和工艺技术方面延伸,类似丙烷脱氢、环氧乙烷、CCR连续重整等催化剂均为自主研发,已成功实现进口替代。目前,国内石油和化工相关的催化剂有很多还完全依赖于进口,未来公司的进口替代策略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研发出更多新产品。”盛和资源称。
盛和资源(600392.SH,股价10.87元,市值190.53亿元)于2010年开始涉及催化材料业务,全资子公司乐山盛和与技术专家卓润生一起组建润和催化(NQ872211)。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润和催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润和催化在新三板挂牌。
盛和资源称,目前润和催化已经进入上市辅导。为支持其上市和激发经营团队的积极性,乐山盛和于2020将控股权转让给卓润生。目前,乐山盛和持有润和催化9.92%的股权。
“我国的稀土催化剂目前在大部分领域处于与欧美日同等技术水平的地位,有些技术甚至优于国外。在应用于煤化工催化剂和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特种分子筛行业,目前还稍落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炼油催化剂具有研发难度大、准入门槛高等特征,其制备的关键技术包括分子筛的合成、分子筛分离洗涤、喷雾成型、焙烧等,其研究与开发是目前热点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润和催化表示。
盛和资源向记者介绍,润和催化主要产品有催化裂化催化剂、催化裂解催化剂、丙烷脱氢催化剂、丙烯腈催化剂、环氧乙烷催化剂、各类环保催化剂、助剂和各种分子筛等(以上可以统称为石油炼制、化工及环保类催化剂),属于先进石化材料,目前已经形成年产5万吨各类催化剂、分子筛和助剂的生产能力。
“公司产品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产品远销美国、中东、南亚、南美、东南亚等多个地区的大型国家石化公司或工厂。同时,公司还具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生产工艺技术,并在国内外成功销售工艺包进行专利授权,对外输出技术和建立标准,如C3/C4(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循环脱氢工艺技术等。”盛和资源表示。
盛和资源表示,润和催化已经从服务石油炼制领域扩展到石油化工领域。同时,润和催化将来也将在清洁能源的制取、研制系列加氢催化剂、提供工艺技术和工艺包等领域发展布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