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孙志成
8月1日,美国超导(AMSC,股价10.08美元,市值3.05亿美元)美股盘前直线拉升,现涨超100%。消息面上,此前声称其发明了一种新的室温超导材料的美国泰吉量子公司公布了其发明的一张照片,“是倾斜着疑似悬浮在一块磁体上的黑色样品块,该公司称其是“一种石墨烯泡沫材料,非常易碎”。
但该公司没有在官网上公布任何实验数据,尤其是与磁化、电阻等相关的实验数据。
美国一公司称获得室温超导专利
7月30日上午6时,泰吉量子发布推特称,“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我们终于被授予了高于室温的第二类(第II类)超导体的专利。与最近从韩国流传的一些论文报道相反,在论文标题中简单地写上 ‘世界第一 ’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世界第一。经过两年多的等待,我们的专利于上周获得授权。请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网站阅读我们的专利。”并在文末附上了专利文件的链接。
泰吉量子公司在其推特账号称,“这种独特的II型超导体(专利号:17/249,094)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包括远高于室温的温度,从约-100° F(-73° C) 到约302° F (150° C) ——这是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的一种特性。”
据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显示,该专利于2023年7月25日获得批准。
该专利文章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类第II类超导体,为一种带有激活材料的多孔碳质材料,该激活材料是一种非极性液体,其结构中不包含π键。该超导体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对碳质材料进行穿孔以产生空隙,并在碳质材料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涂覆激活材料。”
文章称,该超导体能在室温及以上温度下导电。
文章显示,专利发明人为John A.Wood和Paul J.Lily。
据泰吉量子官网显示,主发明人John A.Wood在多个技术领域拥有经验和兴趣,是八项美国专利的拥有者。他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接受本科教育,主修化学(BS)。他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接受研究生教育,主修物理化学(MA)。
多年来,他为先进分析化学、空气监测和监测控制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最近几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申请了他在不同领域的许多创新想法的专利。他经验丰富,擅长应对复杂的技术挑战,设计创新解决方案。
该公司官网显示,未来将发布更多有关于发明人的背景信息。
在泰吉量子的推特下,有多位网友在评论中希望公布其发明的超导体的照片或验证视频。该公司在其官网和推特上都发布消息称,“周一见!”
8月1日,泰吉量子公司新闻稿发布了一张照片:倾斜着疑似悬浮在一块磁体上的黑色样品块,但却没有公布任何实验数据,尤其是与磁化、电阻等相关的实验数据。
图片来源:泰吉量子公司新闻稿
截至发稿,该公司官网或官方推特尚未发布有关于其第II类超导体的更多数据或照片、视频等信息。
据泰吉量子官网显示,该公司是一家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公司,专注于量子技术、基于区块链的身份验证系统,以及现在的突破性超导技术。该公司由Paul Lilly建立,致力于推动科学进步并培育一个安全、高效的通信世界。
据澎湃新闻,针对上述公司发布的消息和专利文件,有研究第II类超导体的业内专家表示,“专利是不算数的,一般不用数据佐证(的),不用当回事。”
通俗地来说,超导体可以被分为两种:第一类(第I类)超导体只有一个临界磁场,第二类(第II类)超导体有两个临界磁场。当外界磁场逐渐增强,第Ⅱ类超导体的超导态会被部分破坏,直至完全破坏。
此前曾有团队称发现室温超导材料
其实,如今距离人类首次发现超导现象已经有100多年了。早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就已经发现,当温度降低至4.2K(约-268.95℃)时,浸泡在液氨里的金属汞的电阻会消失。
今年7月22日上午,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公司相关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上陆续公布两篇类似的论文,宣称一种命名为LK-99的铜掺杂铅磷灰石材料拥有“室温+常压”超导能力,系全世界首款室温常压超导材料。但其目前公布的实验数据受到质疑,被认为不足以证明LK-99系超导体。目前,国际上多个研究团队正在试图合成LK-99,验证其实验结果。
7月30日下午,据媒体报道,上海市超导材料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超导应用研究专家洪智勇在当天上午东吴电子举办的内部电话会上表示,近期韩国研究团队公布的超导体极大概率不是室温超导。
洪智勇表示,根据现有情况来看,他们团队报道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很正统的超导材料验证实验。此前迪亚斯团队公布的实验条件是限制在1万个大气压下,因为呈现数据过于“完美”,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但这次韩国团队是反过来的,他们报道材料的合成方法非常明确且简单,但测试方式和数据的呈现形式以及数据的严谨程度都非常粗糙,更和国际认可的一些验证超导性能的测试方法差距很大。
从目前呈现的数据来看,他们还只是通过合成和掺杂,在本应不具备明显电磁特性的铅磷灰石化合物中,发现在室温下具有了一定的导电性和弱抗磁性,但是这个导电性还弱于铜、银等金属导体,这是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但实验结果离证明样品是超导体或者说样品中含有超导成分还相差甚远。
在韩国此次的研究公布之前,也有其他研究人员声称开发出了室温超导的材料。
3月8日,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的一场学术报告中,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宣布,发明了21℃的室温条件下就能超导的材料,但需要加压到1万个标准大气压。迪亚斯海在报告中公布了相关实验数据,引发人们广泛关注。
但仅仅大约一周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闻海虎带领的团队就公布重复实验结果,推翻了迪亚斯等人的室温超导研究结果。相关论文随后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编辑|孙志成 杜波 盖源源
校对|刘小英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上海证券报、澎湃新闻、公开资料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