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表示,不管多大岁数,只要得了罕见病,该进医保的就应该进医保,如果没有进医保的,就得靠公益慈善社会部门来解决。所以,如果有国家层面的专项基金,专门负责罕见病的诊治,那么对于老年人罕见病群体也是一个福音。
◎毛毛表示,罕见病群体既期待有公平的保障,也希望能够有一些倾斜性的政策。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张益铭
7月22日,由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主办的2023罕见病合作交流会开幕式在北京召开。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我国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确诊难、治疗方法少、可用药品少等难题交织,让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身陷困境。
2023罕见病合作交流会现场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罕见病群体越来越引起关注,那么,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该如何做好对这一群体的支持和关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就这一问题,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问。
对此,郑秉文表示,老年人罕见病群体获得的社会权利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但如果老年人患上罕见病,境况肯定比儿童罕见病群体要严重,因为儿童患病后,能够得到两代人的关照,而老年人患病后,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一方面是生活压力大,住房、教育等因素使得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再一方面也没那个条件。”
关于老年人罕见病群体的社会保障,他表示,不管多大岁数,只要得了罕见病,该进医保的就应该进医保,如果没有进医保的,就得靠公益慈善社会部门来解决。所以,如果有国家层面的专项基金,专门负责罕见病的诊治,那么对于老年人罕见病群体也是一个福音。
众所周知,罕见病的诊断比较困难。根据《中国罕见病调研报告》,罕见病患者人均需花费5.3年,就诊2-3次才能确诊,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罕见病的诊治能力,关系到几千万罕见病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提问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
李林康认为,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做到早诊断早发现,通过基因检测、婚前检查等手段进行检查。其次,要提升我们医生的诊疗能力,为了解医生罕见病的诊疗能力,中国罕见病联盟于2020年和2022年开展过相关调查。
“2020年,我们做过一个全国5万名医生罕见病诊疗能力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医生都没有听说过罕见病,对相关政策也不太了解。2022年的一项针对4万多名医生的调查显示,60%多都诊断过罕见病,政策的知晓率、检测反应等,都大大提高。”李林康介绍。
关于如何提高医生的诊疗能力,李林康认为,通过培训、建立协作网和单病种专委会、推广指南和共识等方式,为提高医生的诊疗能力打下了基础。
相对于常见病来说,罕见病的患病群体少,那么少数群体在看病就医方面的权益该如何保障,一直是罕见病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
对此,脱髓鞘病友家园负责人毛毛在活动现场表示,罕见病群体既期待有公平的保障,也希望能够有一些倾斜性的政策。公平的保障意味着从基本医保的角度和层面,能够给予罕见病群体像其他普通参保人一样的基础性的保障,例如门诊、住院、特殊药品和器材等方面的保障。
至于倾斜性的政策,毛毛表示,现在出台了大病保险、金融救助、慈善基金等各方面政策,包括各地也有很多进医保的政策,但是可能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惠民保的保险,虽然很多都提到对罕见病是可以保障的,但是对于患者来说,依然存在相关限制,例如在投保前已确诊罕见病,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此外,很多惠民保的起付线也非常高,使得患者花费的金额不能得到相应的支持。”
关于罕见病的医疗保障,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原司长熊先军在现场表示,对于建立完善罕见病的医疗保障,国家已明确表态支持,因为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是——罕见病是对我们人类进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罕见病的保障机制,使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能够用得上药。”熊先军强调。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154904172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