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之争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陕西日报消息,1月至5月,陕西汽车产量达49.8万辆,同比增长18.9%,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产值增速28.6%;增加值增速30.9%。前5月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2万辆,同比增长44.2%,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12.4%。
聚焦重点汽车企业。前5月,西安比亚迪汽车产量31.1万辆,同比增长23.6%,产值同比增长47.1%。陕汽集团汽车产量6.3万辆,同比增长34.8%,产值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汽车2.1万辆,同比增长114%。宝鸡吉利汽车产量2.71万辆,产值同比增长22.2%。西安吉利汽车产量9.5万辆,同比增长113.2%,产值同比增长142.1%。法士特汽车变速器产量36.7万台,同比增长34.4%,产值同比增长41.5%。
为进一步推进汽车产业的发展,陕西省将压实稳增长目标任务。根据企业配套需求,陕西省采取“一对一、一对N”等方式针对性开展系列配套对接活动,推进整零企业合作,提升配套,助力相关行业稳增长;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进机关、入企业、下园区推广等活动,扩大陕西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解读:“头把交椅”不好坐。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超过第二名上海的99万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然而今年赛程尚未过半,情节就发生了反转——今年1~5月,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24万辆,同期上海为50.45万辆。换句话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大幅领先西安。
这样的剧情并非难以预料。去年西安成功问鼎,与上海不足3万辆的差距,并未能形成压倒性优势,且产量完全依赖比亚迪的强力扶持——2022年西安生产的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生产基地生产99.5万辆,占比97.9%。同期,上海受疫情或供应链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特斯拉等新能源龙头车企的产能释放未及预期。
而到了今年,前5个月特斯拉产量较去年有大幅增长,特斯拉Model Y及Model 3两款车型合计生产38.19万辆,贡献超过上海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3/4。相比之下,比亚迪产量最大涨幅的海豚、元PLUS,生产基地均不在西安,未能带动本地产量。
不过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西安比亚迪和宝鸡吉利分别推出“海鸥”和“银河L7”两款新能源车,网上订单火爆,市场预期较好。同时,西安比亚迪百万级新能源高端车型“仰望U8”已在西安基地布局生产,预计今年9月量产上市。
作为西安新能源产业的龙头,去年比亚迪以一己之力支撑西安汽车产业跨过2000亿元产值大关,直接拉动了西安工业产值增长。而根据西安最新目标,今年工业总产值要“力争突破万亿元大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显然被寄予厚望。
就在今年3月,西安还发布了《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在支持企业扩大生产的同时,从购置税优惠、生产支持、消费支持、自用充电设施建设补贴、车辆的注册登记优化和日常用车等多方面给予消费补助。
广东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
6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健全省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规划建设数据储存专用场所,实现政府核心数据物理隔离。加快建设省级隐私计算和数据资产管理运营平台。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探索在特定区域发展建立国际大数据服务和离岸数据中心。
贵南高铁贵州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6月26日上午9时35分,55311次试验列车从贵阳北站驶出,标志着贵南高铁贵州段联调联试结束,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贵南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包头到海南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桂地区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其建成通车后,从贵阳至南宁铁路运行时间将从现在的5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左右。
成都力争2025年汽车产业整体规模达3000亿元
6月25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国际辐射能力。
杭州发布网约车新门槛
据杭州市人民政府消息,为规范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保障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辆技术标准》发布。《车辆技术标准》明确申请用于网约出租车的车辆须为新出厂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或者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非新能源纯电动源汽车。
湖北省人才集团正式成立
6月25日,湖北省人才集团在汉正式揭牌。作为长江产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湖北省人才集团是具有国资背景的省级综合性人才发展平台。30亿元规模的长江优企高端人才股权激励基金同步启动,该基金预计十年内可循环投放资金逾100亿元,支持省内优质企业超300家,激励高端人才1万名以上,助力50家企业上市。
中央气象台:6月27日起华北将出现新一轮高温
6月21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多地气温突破40℃。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在38℃~41℃,14个国家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37个国家站突破6月同期极值。
不少公众有疑问:还未入伏就这么热,京津冀怎么成了“火炉”?“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在6月也较为常见。这段时间主要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说,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在增加。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指出,27日,华北平原大部(京津冀大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有37℃以上高温,28日高温显著收缩减弱,从29日起,37℃以上高温区域将再度从京津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到整个华北和黄淮北部的非高山地区,7月1日高温范围和强度达到最大,京津冀大部平原地区、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可能出现大范围40℃以上高温区域。
2022年中央财政赤字26500亿元
6月26日,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显示,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107552.14亿元、支出总量134052.14亿元,赤字26500亿元,与预算持平;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22728.67亿元、支出15335.58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698.92亿元、支出2610亿元;中央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89.18亿元、支出2895.2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2.18亿元。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分配中央财政投资6400亿元,其中安排中央本级支出1467.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4932.5亿元,主要投向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7大领域。
最新工资价位表来了,金融服务人员中位数居首
人社部6月25日发布2022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公布了不同职业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数据。所谓工资价位,是指企业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的工资水平,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劳动力市场价格水平。
分位值是指将数据由低到高排序,在数列中处于相应百分比位置的数据。它表示有相应比例的数据低于或等于该数值。从不同职业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来看,高位数(即90%分位值)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每年31.2万元;金融服务人员,每年25.75万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每年21.64万元。
从中位数(即50%分位值)来看,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别是金融服务人员,每年11.88万元;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每年9.9万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每年8.7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高位数外,在其他分位的工资水平方面,金融服务人员均为最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