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运会还没开始,国际人才为何涌入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6-10 13:23

    开放、包容,是这些国际青年形容成都时共同提到的关键词。更令他们期待的是,即将到来的大运会,将让来自全球更多国家与地区的青年亲身领略到成都的魅力。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实习记者 刘旭强    每经编辑 杨欢

    启动仪式现场 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距离成都大运会开幕还有48天,6月10日上午,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始。在此之前(6月8日),一场“对话天府——2023国际青年英才成都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杰出青年代表先一步赶往成都,为这座正在预热中的“大运之城”再添一把火。

    本届大运会无疑是特殊的。眼下,中国经济正快速复苏,在这个重要节点,如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所说,成都大运会将成为一扇迎接全球青年大学生的窗口,他们将由此更好认知中国、感知中国、读懂中国。

    成都将如何当此重任?作为此次提前到成都“尝鲜”的国际杰出青年代表中的一员,曾先后在马来西亚、英国生活的朱国伦发现,成都是难得的基础设施和国际化人才兼而有之的城市。借助大运会,成都将能“向世界展示自己,展示能为年轻人带来什么,展示成都的能力,而且传递一种信息、一些故事”。

    在会上,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引用曼德拉的名言,体育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是激励人心的力量。它能够不断激励年轻人、凝聚年轻人,也让成都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以城市视角搭建国际化平台”

    “过去三年,国际和地区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下,成都可以借此次大运会的东风,尽快扩大对外交流交往,延展国际城市间的交流,务实各领域的合作。”在会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外交部原部长助理胡正跃如是指出。

    他所言非虚。事实上,在大运会尚未举行之前,来自秘鲁、爱尔兰、爱沙尼亚等多国的驻华大使就已赶往成都,先一步交流合作前景。

    大运会为何对成都有此能量?秘鲁驻华大使巴拉雷索分析指出,类似大运会的国际性赛事通常被看作一种城市外交,它是国家间外交的补充,并且更加注重实践层面的行动,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而在城市外交领域,成都可谓经验颇丰。

    1981年,成都与和同样秀美宜居的法国蒙彼利埃签订友好城市协议,结成了成都第一座国际友好城市。2011年,两市结好30周年,蒙彼利埃成立了一所“成都小学”,成都随后也成立了“蒙彼利埃小学”。如今,成都也频频邀请蒙彼利埃等友好城市的企业机构来蓉,城市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

    到现在,成都已经拥有37个国际友好城市和70个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遍布世界五大洲,总数居中西部前列。

    作为城市外交的重要渠道,成都国际友城早已不仅是数字的增加。成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李利提到,借由友城,成都构建起了多层次的对外民间交往框架:教育领域,成都设立了针对惠及友城学生的政府奖学金;文化领域,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连续开办15年;经济领域,2013年成都开出的第一班蓉欧快铁,终点波兰罗兹也是成都友城……

    眼下,成都还需要更多对外合作平台。大运会的举行恰逢其时。

    胡正跃认为,成都吸引外资的硬件已经很好了,未来的重点是要讲好内容,为此需要有一个面向全球的平台,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成都、认识四川、扩大与整个中国大西南地区的合作。通过大运会的广泛报道,外界对成都的人文景观会有更多的了解,旅游合作也有望乘势而上,“如果在中国选一个城市召开世界旅游合作大会,我一定会首推成都”。

    在此基础上,多位嘉宾不谋而合地提到,成都还可以搭建更多常态化的联系机制。胡正跃建议,借此次大运会,成都不妨建立一个非正式的大学生联盟,为参与此次大运会的世界各国的学生,提供一个继续交流和联络的平台。

    “就像成都火锅,体育可以让青年一起玩,一起交流”

    而在国际杰出青年代表眼中,大运时间下的成都,已然对国际青年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吸引力。

    交流会前一天,这些来自全球各国的青年才俊前往东安湖体育公园,这里即将是大运会主场馆。科技感十足的场馆设计令他们印象深刻,在交流会现场,有关体育设施的讨论仍余韵不散。

    令朱国伦感到惊艳的是,在场馆负责介绍的工作人员均能双语沟通,并且不少拥有多元文化背景。这不由得勾起他的回忆,如果到伦敦、纽约不说英文,或者到法国不说法语,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在成都,即便不会说中文也没有困难。

    “我去过很多国家,他们要么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但是却没有相应的人才,有的国家有人才,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成都则是两方面兼有。”他如是感叹道。

    开放、包容,是这些国际青年形容成都时共同提到的关键词。更令他们期待的是,即将到来的大运会,将让来自全球更多国家与地区的青年亲身领略到成都的魅力。

    一个原因是,体育正是凝聚青年的“粘合剂”。

    来自尼泊尔的青年丽丽引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番话:体育是一种低成本、高影响力的工具,可以支持所有国家每天为每个人共同建设一个更和平、更健康、更平等和更可持续的世界。

    在成都,体育对当地青年的感召力被这些外国同龄人所感知。津巴布韦的青年米莱发现,即便在成都市中心,骑行爱好者也能轻易在锦城绿道上找到运动空间,这也可能成为未来自行车赛或者铁人五项赛的场地,“成都已经形成了对运动包容的绝佳氛围”。

    事实上,平原、丘陵、高山各占1/3的成都,具有典型的山地户外梯度效应,还令更多在青年中风靡的户外运动找到落脚之地。就在今年2月,成都体育局发布了《成都市户外休闲运动总体规划》,专项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而就在今天(6月10日),2022-2023中国飞盘联赛·总决赛也在成都举办。

    “不光是大运会,还有飞盘等新兴赛事,成都的做法颇具吸引力。”丽丽说,“我也想要加入成都的项目中来,因为赛事可以给我们更广泛地观察历史、文化的融合视角。”

    朱国伦联想到成都的火锅,“大家坐在一个餐桌上,大家一边交流一边吃,有很深的感情”。“运动体育也有这样的作用,很多国家的人会来到成都,这是非常非常好的机会,给大家看到我们的热情。”他说,赛事也能够给成都带来一些机会,向世界去展示自己,展示能为年轻人带来什么,展示成都的能力,而且传递一种信息、一些故事。

    “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来了,企业也会跟着来。在国际青年匆匆的脚步背后,已有企业早早做好准备,等待迎接下一个机遇。

    今年夏天,中超联赛成都主场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屡屡出圈,平均每场约4万名观众刷新上座记录,也让成都“金牌球市”之名不胫而走,作为体育产业直接相关方,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品牌营销总监司潮则绘制了一幅体育运动国际化人才画像。

    俱乐部立足成都本土,也不断引入国际化视野。据他介绍,俱乐部不仅聘请西班牙教练团队、引进来自国外足球体系的先进战术,同时自从球队允许引进外援后,就开始与国际先进俱乐部和有能力的运动员沟通交流。而为了让这些国际人才有归属感,俱乐部也想了许多办法,配备专业翻译、搭建培养和管理体系,最终令球队一步一步走上中超赛场。

    在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看来,体育人才流动一直是全球化的,体育运动也是国际交流的“普通话”。赛事作为一个契机和场景,能够让更多企业能够将目光聚焦到这里,也可能推动成都培养更多国际人才。

    对于成都来说,眼下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能留住这些人才,让他们真正在成都找到发展空间、开展职业生涯?不少跨国公司管理者提及正在成都酝酿的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

    去年,米其林中国区高级副总裁王兆华回到家乡,发布成都米其林指南,使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四个被米其林“相中”的城市。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14年,米其林就曾在成都举行了必比登挑战赛,推进二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

    “我注意到,上个星期成都市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远程测试、示范应用的意见,我们这样跟道路移动相关的企业也有了更多机会。”王兆华说道。

    作为本土创新药出海企业,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祁彦也关注到成都的发展潜力。“百济在四川成都有45项在研临床试验,其中35%是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从侧面说明,成都的医学人才、学术地位,在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

    而面对更多国际化人才、跨国企业涌入的可能性,成都也有让营商环境进一步接轨国际水平的需求。如王兆华所说,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及推动城市发展环境走向开放性、可预期性和公平性。国际化赛事正如一个镜像,让成都找到在国际上比较自己的坐标。

    令跨国企业管理者欣喜的是,成都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具有竞争力的宜居度和幸福感。在苗绿看来,“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喜爱成都的原因。而最终,这也有望引来更多企业投资成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韩保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营经济大发展

    下一篇

    股份行下调存款利率进度不一:有银行已在本周调降,多家银行表示将在下周一行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