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盘龙药业,被新冠药概念“带飞”?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4-25 18:52

    除了短暂涉足过新冠药便无下文的瑞联新材,陕西还有一家主打新冠药概念的公司盘龙药业,根据以往公告看起来是要动真格的。

    只不过,公司在持续高调宣传新冠药物专利情况下,其研发费用常年保持在3%以下,并且该药物仍停留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专利“变现”为药物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实际上,这是公司专利“变现率”低的一个缩影。

    每经记者 张静    实习生 夏子博    西安    每经编辑 贺娟娟

    “新冠药概念股”最近又火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短暂涉足过新冠药便无下文的瑞联新材,陕西还有一家主打新冠药概念的公司盘龙药业,根据以往公告看起来是要动真格的。

    只不过,公司在持续高调宣传新冠药物专利情况下,其研发费用常年保持在3%以下,并且该药物仍停留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专利“变现”为药物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实际上,这是公司专利“变现率”低的一个缩影。

    记者注意到,公司虽然在专利研究上没有掉队,但反应在“变现”上的药物生产批文号在上市6年间仅2018年增加了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能保持业绩增长六年自有其一套“玩法”。其背后依靠的一路上涨的销售费用和旗下“明星产品”盘龙七片市占率的不断提高。

    另外,随着新生产线建成,“尝到甜头”的盘龙药业似乎仍打算继续用销售驱动来解决这暴涨五倍的产能。

    高销售低研发

    随着年报发布,毫无意外这是盘龙药业营利双增的第六年了。

    根据年报,盘龙药业2022年营业收入约9.74亿元,同比增加9.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1亿元,同比增加8.58%;每10股派2元。

    这多亏了公司的“明星产品”盘龙七片。

    根据年报,公司主导品种盘龙七片为全国独家专利、医保甲类品种,曾入选中药保护品种,具有显著抗炎镇痛、改善骨代谢、促进局部微循环、调节免疫力,治疗作用全面,还延伸出了盘龙七药酒等产品。根据此前2023年4月17日问询函,报告期内盘龙七片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4.26%、51.64%、44.06%及 44.66%。

    另外,2022 年 H1 在我国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骨骼肌肉系统风湿性疾病领域中成药市场中,盘龙七片目前已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 6.89%。

    图片来源:盘龙药业2022年报

    同时,凭借着在骨关节领域的优势,公司中成药制造业务可是说是“吸金机器”,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2020年—2022年分别为86.02%、89.76%、87.80%。

    但是,超高的中成药制造业务毛利率反映在公司净利率上却不明显,公司的净利率常年低于14%,2020—2022年分别为12.10%、10.65%、10.59%,已连续两年下跌。

    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毛利率看起来那么诱人,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其一,公司制定“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专注医药商贸及文化建设,毛利率较低的医药商业营收占比已连续五年上升,由2018年的21.57%到2022年的39.97%已然上涨近20%,拉低了公司综合毛利率。

    另外记者注意到,即使在销售费用普遍高企的中医药企业中盘龙药业的销售费用仍可称得上“夸张”。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3.63亿元,同比增长8.87%,占到营业成本的42.7%。2017年至2021年,盘龙药业销售费用分别为1.70亿元、2.38亿元、2.81亿元、2.63亿元、3.33亿元,基本一路保持增长。

    其中,2022年盘龙药业的市场推广费高达3.24亿元,较上年上涨9%,公司935名员工中568名为销售人员,换算一下,公司销售人员人均使用推广费高达570万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的研发费用。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0.18亿元,仅占到营业成本的2.1%,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0倍。尽管公司在年报中表示计划每年按营业收入3%左右的比例投入,但对于一家医药企业来说,想要实现药物创新似乎投入并不够。

    但是,实际上公司在专利研究上并没有掉队,研发上的“忽视”更多反应在了药物“落地”方面。

    根据年报,2022年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 57 项专利,较上年增长1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增长6项至28项,授权外观设计专利增长8项至29项,

    而体现药物“落地”层面的生产批文号公司在上市6年间仅2018年增加了一个。具体来看,2017年年报显示,盘龙药业生产的药品共涉及9个剂型、73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和3个保健品品种。截至2022年报,公司当前生产范围为 19 个剂型、74 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1 个保健食品和 1 个保健用品。

    新冠药进度缓慢

    事实上,尽管公司研发资金常年保持了3%以下,生产批文6年仅增加一个,但是却没有错过这场医药股的上涨,在此期间大出了一把风头。

    2022年3月,公司在回答匿名投资者问题时表示,公司计划与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将新冠期间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批的医院制剂“清瘟护肺颗粒”用于预防治疗新冠经典名方,通过本次可转债募投项目院内制剂集中配置平台进行联合开发。

    不仅如此,第二个更为重磅的消息在几天后披露。公司表示,“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开发”项目中所合成的3CL蛋白酶抑制剂与PROTACs目前已申请中、美、日等国专利,初步构建了抗新冠病毒药物专利池,目前仍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情况下,这个“恰逢其时”的“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股市,公司从2022年3月16日开始了数板路,至4月6日出现连续12个涨停板,其中7个是一字板,股价从3月15日的26.96元/股一路走高至4月6日的74.67元/股,短时间迅速暴涨2.77倍。

    然而,这趟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公司在一个月内股价迅速又从高点76元/股迅速杀跌至35元/股附近,股价腰斩。

    在此期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监事何俊先生之子何侃先生于2022年3月2日买入了公司股票300股,并于2022年3月28日卖出了公司股票300股,违反了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亲属不得在窗口期买卖公司股票的相关规定,并且构成短线交易行为。截至公告披露日,何侃先生已将本次短线交易所得收益 10797元全部上交公司。

    图片来源:盘龙药业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新冠药物研发进度也有些缓慢。

    根据公司2022年报及2023年1月11日在问答中的回复,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项目历经一年仍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根据医药从业人员表示,临床前研究属基础研究有很大不确定性,完成体内体外的临床前研究后方可进入一期到四期的临床研究,离药物上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疫情影响的淡去,新冠药物价值已不断走低。

    公司对此的回应是,虽然目前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管控基本放开,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并未消失,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对于大量特殊人群仍需要有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梁承远博士团队共同研发的“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开发”项目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可以看出,公司对于新冠药物并不打算轻易放手,并且新冠药物的研发确实仍在为公司带来好处。

    最近,随着最近第二轮疫情的消息传出,带火了一众“新冠药概念股”,盘龙药业昨天4月24日涨停,而新冠疫情究竟是否会造成长期影响也极大程度关乎着盘龙药业本次有关新冠药物的“豪赌”命运。

    五倍产能如何消化

    2017年公司IPO上市时曾募集净额1.84亿元用于建设生产线、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等扩建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但根据2021年公告,三个项目由于西渝高铁线路及新冠疫情影响均有不同程度延期。

    这也受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在最新一轮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公司列示首发及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最新进展情况,说明可转债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与预期进度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发行人货币资金余额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资金是否已作出使用安排;结合上述情况说明本次募集资金的必要性及补充流动资金规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过度融资的情形。

    根据公司2023年4月21日发表的报告中称,尽管公司截止期末已在生产线扩建项目超额投资达到1.21亿元,但项目建成时间一再延期,原计划于 2019 年 6 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直到2022年底项目方才完工并投入使用,整整晚了三年半,并且截止报告期内仍未产生收益。

    另外两个项目则更为落后。根据报告,研发中心根据报告已基本完工,营销网络则被公司终止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图片来源:盘龙药业官网

    记者注意到,本次新建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投产后公司产能规模将会由原先的10亿提高到50亿。

    但是如何消化这暴涨的产能成了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加大销售。公司此前在问答中表示,新生产线建成后,公司将加大市场营销,以销定产,以产促销,根据市场需求,最大化利用设备使用率,使整个生产线满负荷运行。

    具体来看,公司表示面对新生产线投产后的产能优势转换,一是计划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上做稳定升级,加大对空白市场的挖掘建设开发;二是丰富完善产品管线及营销渠道,增加连锁药店的开发力度;三是在院内制剂项目上集中发力,将“陕西获批的院内制剂配置中心”优势发挥出来;四是随着药品注册制度从“捆绑制”向“上市许可证持有人制度”转型,我们也积极拓展受托生产业务。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最终达到新项目产能利用率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3月24日回答国家开展中成药带量采购问题时曾表示公司主导品种没有纳入集采,而这势必会对公司消化产能造成一些影响。

    虽然翻了五倍的业绩想象空间确实很诱人,但实际上公司2022年营收也还不到10亿,能否将这扩张5倍的产能转化为公司实打实的业绩仍有待后续观察。

    就以上问题,记者致电盘龙药业董秘办希望进一步了解情况,但对方电话始终处于无法接通状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英方软件: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370万元

    下一篇

    易华录:接受华夏基金等机构调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