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发挥平台优势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4-20 22:45

    每经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

    日前,2023(第一届)全国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新形势下,要深入挖掘金融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结合点,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围绕战略性、关键性领域,聚焦产业链补短、锻长、强基,紧扣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金融资源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汇聚。

    当前处在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中国经济需要从规模化转向高质化、集约化,中国产业需要从低端化向高端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从国内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有效提高中国产业的附加值,提升劳动者的价值输出,从而让劳动者成本和创造的价值相互匹配,进而让中国产业匹配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从国际看,随着中国经济日趋壮大,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部分国家想要通过技术压制和围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而我国产业链的某些关键节点也急需通过技术创新来打破外部技术压制,比如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领域。这就要求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来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技术自主化,进而保障中国产业的技术安全。

    国内国际的新形势要求中国科技助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而无论是传统企业技术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资本这一关键生产要素。所以要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金融助力科技和产业,以科技和产业结合来增强价值回馈,以价值回馈来增强金融的信心。

    不过需要看到,当前产融结合还存在一些堵点。

    从科技和产业结合的角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还要进一步加强,虽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但专利侵权赔付力度还不够,专利价值还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产学研用融合度有待加强,科研院所的人才、专利、科研设施等要素都要积极和产业、企业对接,以发挥这些创新要素的价值。

    从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角度:一方面,当前我国风险投资依旧不够发达,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IPO门槛要进一步降低,要提高债市和股市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我国还要完善破产制度,以此支持年轻人连续创业,增强年轻人创业创新的信心,降低创业创新失败的风险。

    从金融和产业结合的角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解决这些堵点?去年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平台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就在产融合作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上线两年,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的助企融资已经突破5000亿元,平台助力产融结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是一座桥梁,其助力产融结合的业务主要是两项:

    一项是产融对接,将企业、政府、金融机构都聚集到平台上来,对接投融资供需,增进互信。在产融平台上,平台通过建立企业数据库的方式,让金融机构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小科技企业,从而增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互信,而政府亦可以在平台上发挥引导作用,比如撮合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产业基金领投的方式来支持科技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担保授信的方式来为企业增信,让平台在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之间搭建起桥梁。

    另一项是金融服务超市,以此为金融机构融资拓宽渠道,通过对接金融机构和投资人的方式,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能力,增加科技产业的融资来源。

    综上,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在产融结合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平台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在笔者看来,未来产融平台提质增效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障信息透明度,防止误导性信息破坏产融互信。其二,聚人气,将各级政府、产业基金、金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尽可能多地聚集起来,既要通过简化登记流程,消除入驻门槛的方式,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企业、政府登录平台,也要顺应互联网客观规律,通过互联网增强平台知名度。其三,适度推进金融创新。产融合作的关键任务是对接,所以可以适度进行金融创新,比如给予特定的创新企业提供适度的担保、将多家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打包给政府产业基金和金融机构、对接债市和股市或以区块链等方式进行融资模式创新、对企业专利进行价值评估以提高企业信用额度等。

    在对接供需方面,平台有着很强的优势,互联网可以打破产融结合的区域限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进产融结合,在当前我国产业科技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发挥好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的作用,以平台引领发展,以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平台助力科技创新。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冯佩德:我们会在纯电豪华领域有所作为

    下一篇

    沃尔沃钦培吉:电动化时代仍要坚持安全基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