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川能动力的前五大客户中,天齐锂业是第五大客户,涉及销售额达1.04亿元。川能动力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和天齐锂业的业务为公司“代加工”。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昨日(3月30日)晚间,锂矿热门股川能动力(SZ000155,股价15.93元,市值235.1亿元)披露了2022年年报。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4.12%。
相较于财务数字,投资者更关心川能动力的李家沟项目进展。根据川能动力全年年报中的表述,去年,公司全力推进李家沟锂辉石矿 105 万吨/年采选项目建设,同时开展部分基建出矿(即井巷工程掘进中产生的副产矿)的销售。公司将力争锂矿项目三季度内选厂建成进入试生产。
去年川能动力的前五大客户中,天齐锂业是第五大客户,涉及销售额达1.04亿元。有投资者在平台发帖称,“李家沟矿石没卖给雅化集团,卖给了天齐锂业。”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川能动力相关人士求证,对方表示,这一说法不属实,涉天齐锂业业务为代加工。
昨日晚间,川能动力披露了2022年年报,公司去年营收38亿元,同比减少21.88%;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104.12%。
产品分类看,川能动力的营收结构主要来自风力及光伏发电收入、锂电业务收入、垃圾发电收入、设备销售收入、环卫服务收入。特别是光伏发电收入和锂电业务收入均超过10亿元。
对于川能动力来讲,李家沟项目进展无疑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内容。李家沟已探明的矿石资源储量3881.2万吨,平均品味1.3%,氧化锂资源储量50.22万吨,并伴生钽、铌、铍、锡矿等稀有金属。矿区共有15个矿体,其中 I 号主矿体是目前探明并取得采矿权证的亚洲最大单体锂辉石矿。
川能动力在2022年年度经营计划中重点提到,加快锂矿建设生产进度,推动李家沟锂辉石矿105万吨/年采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不过从结果来看,李家沟项目建设还在进行当中。
目前,公司正在全力开展李家沟锂辉石105万吨/年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年产锂精矿约18万吨。相比2021年年报披露的李家沟井巷工程等详实信息,2022年年报对项目进展披露的增量信息并不多。
更多的信息还是来自川能动力的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比如李家沟项目井巷工程已基本完成,其他工程正按照调整优化后的方案加快推进,采矿系统预计2023年3月底试生产。李家沟锂矿项目已出产基建原矿,目前销售良好,价格随行就市。
根据川能动力的表述,去年,公司全力推进李家沟锂辉石矿105万吨/年采选项目建设,同时开展部分基建出矿(即井巷工程掘进中产生的副产矿)的销售。
在去年年报中,川能动力重点提及会加快锂矿、锂盐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建成投产。全力推动3万吨新建锂盐项目、李家沟锂辉石矿105万吨/年采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锂矿项目三季度内选厂建成进入试生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川能动力的前五大客户中,天齐锂业是第五大客户,涉及销售额达1.04亿元。
有投资者在雪球网的平台发帖称,“李家沟矿石没卖给雅化集团,卖给了天齐锂业。”
这一猜测的逻辑是雅化集团参股的能投锂业拥有李家沟锂辉石矿采矿权,根据协议约定,李家沟锂矿日后开采、加工的锂精矿将优先满足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国理公司的生产供应。
不过在今日,记者向川能动力方面求证,对方否认了这位投资者的说法。川能动力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和天齐锂业的业务为公司“代加工”。
目前,川能动力的锂盐业务由控股子公司鼎盛锂业开展,主要从事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去年,鼎盛锂业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技改项目建成投运,已投运设计产能为1.5万吨/年(碳酸锂10000 吨、氢氧化锂 5000吨)。2022年度,鼎盛锂业以代加工和自产相结合共生产锂盐产品8731.54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2.6%。随后,该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涉天齐锂业业务由鼎盛锂业代加工。
从去年年报能看到,公司在锂盐生产方面的动作要快于原矿开采。除开已量产的鼎盛锂业之外,公司持股比例51%的四川能投德阿锂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22年8月注册登记,目前开展3万吨/年锂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尚未形成收入。
在去年年报里,川能动力用了大段内容提及未来在资源方面的规划,当中不仅涉及盐湖锂,非洲锂矿,还有锁定下游头部企业。公司提到要依托四川省锂矿资源储备优势,积极参与甘孜州、阿坝州等锂矿资源整合开发。加强对省内已经完成勘探的矿产资源积极获取;对省内分散小规模采矿权或存在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整合,加快省内锂矿资源获取。以合作开发的方式,积极布局盐湖锂资源。重点加强西藏、青海等盐湖锂资源获取,采用合资开发、收并购等方式布局盐湖资源。探索储备海外资源 。适时布局智利、阿根廷等南美盐湖和非洲锂矿,寻求合作机会,适时引入有丰富海外项目开发经验的战略合作者,以合资合作等形式拓展海外锂资源项目开发。储备上游原料供应。掌握上游矿源确保稳定优质原料供应,绑定头部客户方确保未来扩张产能顺利消化,与下游知名企业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争取进入全球核心供应链体系,力争建立与知名下游厂商长期合作关系,保障自身的产能消化。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