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丨加强新能源车消费者权益保护 需三方面统筹推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22 21:55

    每经记者 裴健如    

    每经评论员 裴健如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假宣传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消费者诉求聚焦在售后服务不完善,不履行“三包”承诺;行驶中突然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刹车转向失灵、电池模块损坏;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车企责任等方面。

    随着电动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行业正面临变革和重塑,产业链从研发制造到消费流通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与之相对应,新能源汽车消费也呈现出与燃油车时代不同的特征,这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要求。

    从上述消费者诉求来看,笔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不少车企生产出的车型主要是为拿到补贴。随着新能源车“国补”退出,车企一味控制成本欲实现盈利,对车辆的品控难以保证。第二,部分新能源汽车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仅靠“贴牌战略”快速占领市场,营销上则过度依赖噱头吸引眼球,对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却不够重视。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已提前3年完成了“新能源汽车2025年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

    尽管成绩卓然,但应认识到,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打底,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笔者建议,对于新能源汽车目前仍存在的共性问题,全产业链和相关监管部门需合力统筹解决。

    第一,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快针对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售后服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规、标准的出台和修订。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打击违法行为。

    第二,监管应引导、规范行业发展,推动操作系统、电池技术、配套设施等不断完善,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企业则应强化信息公开,对涉及消费者经济支出、个人隐私等重点利益的项目,需进行明示。

    第三,车企应不断优化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让消费者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可为品牌“加分”。消费者在成为电动车消费者之前,也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理解,遇到相关问题不能“坐以待毙”,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笔者认为,唯有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切实解决消费者痛点,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千人千面”个性化需求,新能源智能汽车才能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向好!百城住宅库存51月来首降

    下一篇

    一目了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