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裴健如
每经评论员 裴健如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SZ002594,股价265.50元,市值7729亿元)王朝系列产品已启动降价,老款车型的优惠幅度在1万元以上,部分热门现款产品也有上千元的优惠。尽管该消息未获官方“盖章”,仅被定性为“部分经销商的市场促销活动”,但纯电动车降价潮愈演愈烈已是不争事实。
进入2023年,新能源车“国补”归零,特斯拉率先官宣降价,此后问界、小鹏、零跑、极氪、蔚来、广汽埃安、飞凡等多个汽车品牌选择跟随降价,就连广汽丰田、一汽丰田等合资车企也逐渐加入其中。
对于本轮新能源车降价潮的成因,业内观点不一,但归纳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特斯拉作为行业标杆,其产品定价会影响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存空间。特斯拉降价后,不少车企为保持产品竞争力、提升销量,不得不随之降价。其二,部分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出现相应回落,有助于整车价格的合理回归。其三,新能源车的价格通过供需关系来调整,当产品供过于求、库存压力过大时,车企通常会进行降价或促销。其四,新能源车“国补”退出,有利于企业聚焦市场,并且降低市场增长的预期。
实际上,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制造的规模化,以及产业创新的推进,长期来看,新能源车价格的持续下降是一个大趋势。但在笔者看来,眼下仍在持续的新能源车降价潮,更是行业竞争加剧的写照。
笔者认为,2023年的新能源车行业将是“价格战”下的“份额战”,产品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同时,龙头效应也会愈发明显,缺乏个性与专业性的产品将面临“价格绞杀”,同质化的产品和技术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正因如此,车企在降价应对市场竞争、提升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应该着力于确立好自身定位,聚焦差异化用户群体,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行业仍处在快速上量阶段。根据相关预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实现30%~40%的增长,我国更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突破新能源汽车销量千万量级门槛的国家。这意味着,能够在残酷的市场“洗牌期”站稳脚跟,并且凭借差异化竞争力脱颖而出的车企,仍旧未来可期。
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新能源车企业需要深刻理解消费者需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打造出差异化且有竞争力的产品。
眼下,汽车产业链不断被重构,行业格局也随之变化,唯有聚焦用户需求,才能厘清产品演进方向,从而进一步捕捉需求之下新的市场机遇,创造更多的价值与增长。尤其是随着汽车行业竞争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用户体验将重塑汽车品牌的竞争力,而智能化则能够决定用户体验的天花板,无疑将成为汽车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面,车企唯有抓住这一机遇,才能够获得跨越式的快速发展。
此外,随着新能源车“国补”的退出,新能源车企业必须在技术和生产环节不断研发、创新,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不断优化成本结构,具备脱离消费补贴的生存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依靠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