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24小时 | 国务院批复,首部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2-21 23:30

    严守底线、不搞大开发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嘉善县政府官网

    据中国政府网21日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后,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主要内容,《规划》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治理的基本依据,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严格执行,强化底线约束。到2035年,示范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6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66.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43.32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47.6平方公里以内;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4.7平方公里以内。

    同时,国务院要求,要严守《规划》确定的“三区三线”等国土空间管控底线,不搞大开发,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防止扩大建设用地规模。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严禁违规兴建政府性楼堂馆所。

    解读: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中央明确在江苏苏州吴江、浙江嘉兴嘉善和上海青浦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规划》于同年启动,到如今获得国务院批准,历时三年多。

    从目标定位上,《规划》明确了“五共”的发展目标,即“示范区要建设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江南韵和小镇味共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的地区”。

    同时内容中还包含不少“减量”“负增长”等约束性文字——如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不走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老路;到2035年,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以内,较现状建设用地减少15.7平方公里等。

    减量发展的本质是转变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土地增量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落实建设用地“负增长”,通过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发展方式转型,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根据《规划》,到2035年,示范区研发经费占地方生产总值GDP比重不低于5%,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提高到15亿每平方公里。事实上,近年在城镇化进程中,长三角示范区所处地区亦呈现出扩张过快、用地相对粗放等问题,目前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仅4.8亿每平方公里,与既定目标差距不小。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在发布会上表示,《规划》获批意味着共识的形成,接下来就是落地的问题。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后,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其也将为其他地区编制和实施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动向

    北京2023年度供地计划发布 向副中心和多点地区倾斜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北京市2023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已于日前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由市规自委联合市发改委共同印发实施。2023年计划安排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190至3630公顷,与2022年基本持平。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2023年北京市继续坚持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指标在中心城区的供应比例保持在20%左右,重点向城市副中心和多点地区倾斜,供应比率稳定在60%左右,推动城市整体功能优化。

    上海将允许在划定的设摊开放区内有序设摊

    2月20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进一步加强设摊经营活动管理,规范市民集市、创意夜市、分时步行街、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简称“外摆位”)等新型设摊行为。即日起至3月2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个人可以参与设摊开放区内的设摊经营活动。食品摊贩和街头艺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符合条件的个人可以向运营主体提出申请。个人设摊期间,应按照运营主体的管理要求,落实责任区管理等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城市环境。

    广东首次提出建设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

    2月21日,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对表全国先进示范,正视差距,聚焦重点,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这是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文化和旅游进入全面复苏进程后,广东召开的首个文化和旅游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其中,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是文化和旅游机构合并以来,广东首次提出的旅游发展新目标和新定位。

    2022年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官方网站2月20日发布的消息,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其中,北京、河北生产总值跨越4万亿元量级,均为4.2万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倍和1.7倍;天津生产总值1.6万亿元,是2013年的1.6倍。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2年的4.8:29.6:65.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三产占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占比超6成,河北提升最快。

    #声音

    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启动

    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21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根据通知,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核和推荐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专家对各地上报的推荐材料进行评审和实地抽检,并根据审核结果对拟认定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进行公示。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同时启动。

    #数读

    河南去年常住人口减少1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首现负增长

    人口大省河南公布2022年全省人口数据情况。2月20日,据河南省统计局消息,2022年河南省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下降,自然增长人口六十多年来首现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72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11万人。与2021年减少58万人相比,降幅缩小。

    河南省统计局表示,受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人口外流和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死亡人口增加。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73.3万人,出生率为7.42‰;死亡人口74.1万人,死亡率为7.50‰;自然增长人口-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08‰。

    与2021年相比,全省出生人口减少6.0万人,出生率下降0.58个千分点;全省死亡人口增加1.1万人,死亡率上升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自1961年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2年上海总和生育率为0.7 平均生育年龄为31.18岁

    2月2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监测统计数据》。其中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一孩率66.01%,二孩率29.46%,多孩率4.53%。户籍人口一孩率73.80%,二孩率24.34%,多孩率1.86%。

    上述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达到623.51万人,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达到408.23万人。而在2022年户籍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达到293.24万人,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达到184.72万人。

    此外,上述数据还显示户籍人口生育率与生育年龄情况。数据显示,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7。平均初育年龄为30.36岁,平均生育年龄为31.18岁。

    #放榜

    《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发布 深圳排名第一

    2月21日,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在深圳举办,会上发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深圳以79.42的综合得分排名全国第一;去年得分为77.83,同比增长2%;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杭州、厦门、宁波、长沙和青岛紧随其后,位列全国前十。


    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对提振中小企业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至关重要。据了解,2022年度评估继续选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

    以上一年数据为基础,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评估。本次评估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成,主要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深圳在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两项一级指标中,分别以80.63和96.04的高分排名第一,在融资环境评估中排名第二,创新环境、政策环境均位列前五。

    #人事

    裘新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丁奎岭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据上海发布消息,日前,中央批准:裘新同志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焦扬同志不再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职务。裘新出生于1965年12月,大学,文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中共党员,教授。曾任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复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

    日前,中央批准:丁奎岭同志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林忠钦同志不再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丁奎岭出生于1966年3月,研究生,理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富可敌省!全国最强20个区

    下一篇

    美国“毒火车”脱轨事故现场挖掘出大量受污染土壤和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