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春走基层 | 探访疫情后的两位草根创业者:拒绝“躺平”,逼着自己拼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1-29 23:08

    虎年腊月二十八至三十,每经记者在陕西安康访谈两位资深草根创业者,他们人生各异但有共性。穿过时代湍流、依然坚守内心那份创业精神或许也能缓解来自喧嚣都市的“精神内耗”,正所谓“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马子卿    

    导读:虎年腊月二十八至三十,每经记者在陕西安康访谈两位资深草根创业者,他们人生各异但有共性。共性在于,在风云变幻、喧嚣纷扰的时代,坚持自力更生不“躺平”,保持耐心不随波逐流。穿过时代湍流、依然坚守内心那份创业精神或许也能缓解来自喧嚣都市的“精神内耗”,正所谓“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雪天赤脚上学郎如今经营两公司

    腊月二十八,记者在安康市高新区西北国际天贸城见到张鹏时,他仍在店里忙碌。

    此时他容光焕发,在向客人讲解产品和方案,令人不禁想起周围人曾提起他年少时的境况。初中时期,即便雪天张鹏依然赤着脚上学,从家到铁路中学需攀两座山,路程近15公里,每天如此来回。

    1991年,张鹏考上大学,是村里第二位大学生。“家里弟兄7个,农村条件差,初中时,放学回家后还要种庄稼、拾柴火,有时从奎星学校那边挑化肥回家,冬天到家已天黑。上学两头不见天。”张鹏坐在店里向记者回忆道,高中时饱一顿饿一顿,而且,农村孩子性格通常不开朗,胆量小。

    如今,他与妻子同时经营两家公司,疫情期间年营业额约500万元。其中一家主营全屋家居装饰定制,他认为这是家居趋势。

    至今,张鹏已有多轮创业经历。他大学学会计专业,1997年国营鞋厂破产至其下岗,自己便开起制鞋厂,自此开启自主创业历程。

    “现实条件逼着自己只有拼,没得胆量也得冲出去试,很多人下不了决心,害怕搞亏了。”张鹏回忆,当时还是贷款创业,由于制鞋并非自己专业,白天经营,晚上自学鞋类改造设计。

    但三年后,他愈加感到制鞋小企业在当地存在多种缺陷,难获长足发展。“比想象的难多了,没挣到什么钱,就学了些创业经验。”

    2001年,他放弃鞋厂转战木线生产。“那时房地产刚刚兴起,室内装修市场逐渐打开。”他说,木线,就是木质线条,主要用于门窗棱角包装。但那时小企业贷款难,材料成本高,产能难迅速扩大。金融危机后,地产迅速火爆,他的业务也高速扩张,延伸至室内装修材料批发。

    期间,他在市场上意识到木线面临淘汰,特别是2015年前后感到地产逐渐饱和,需要再次转型。“全屋定制,提供解决方案值得投入,代表着行业新方向。”张鹏说,创业需要敏锐捕捉市场风向。

    张鹏在安康市高新区西北国际天贸城接受采访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摄

    迄今创业逾20年,张鹏在当地已是创业老将。他的体会是,“判断要准。每要择新,都要充分调研市场,做好模拟和对比,不能看人家挣钱就跟风,否则容易失败。”

    受新冠疫情影响,张鹏在疫情期间也在探索数字化经营。他说,虽不能与客户线下见面,但线上宣传推广是基础工作,越有空闲越要抓紧策划铺开。

    他认为,如今创业条件更好,年轻一代若自身判断能力强,又愿吃苦,可考虑创业,毕竟经营好了,收入比上班可观。

    腿带残疾坚持养鱼近卅载

    如果有硬汉,唐成海算一个。

    在梅子铺街,记者轻松找到了唐成海,他的腿有点瘸,正在鱼摊前给客人找零钱。

    唐成海一边忙着称鱼一边向记者介绍,养鱼也就年底才有收入,前期全是投入,不过从冬月下旬到腊月除夕,每天卖鱼收入平均近2万元,算下来一年营收也三四十万元。他已过花甲之年,领养老金近一年,但思路清晰,说话诙谐有趣。

    唐成海在鱼摊前接受采访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摄

    梅子铺街相对不算很热闹,但腊月二十九也年味十足,卖对联等年货地摊散布整条街,只是时间将近大寒空气略冷。“明天再卖上半天就收摊了”,唐成海所指明天是腊月三十。

    梅子铺街道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摄

    1992年,还是电工的唐成海从电线杆上摔下。架线时因为电线杆断了,30岁的他在医院里住了三年。

    出院后腿带残疾,他不再做电工,开始养鱼,期间骑摩托跌倒,腿部二次带伤,三十年了,依然不时服用阿姆西林消炎。

    “养鱼,鱼不能丢、不能生病、不能缺氧,每一步都要投入资金,鱼种每年甚至每季都要买。我们汉阴的鱼是富硒鱼,好卖。”他谈起养鱼滔滔不绝。

    虽然腿部残疾,但唐成海比普通人还勤劳,卖鱼时每天早上5点起床,此时凛冰坠得很长。夏天每日清晨四五点踏三轮车为鱼割草,一上午割500余斤。

    “在这月河道,我养鱼算得上高手。为什么?首先,养鱼能成功本身不易,接着,还要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从而创造经济效益,这也不易。大家需要两三斤的,我养出的一律就两三斤,即便池子的全捞出都能上市场。有人养的草鱼十来斤,白鲢鱼一两斤,市场上就不好卖。”唐成海说,要掌握好鱼苗密度、水质,以及用药、饲料等。

    自从腿受伤后唐成海养鱼至今近30年。“做什么事情,就专心做,做精做巧。饲料都是我一手从厂家筛选的,还给周边比如汉阴、安康等同行供应。我儿子都没我这些技术。”唐成海总结,做事不要怕失败,不能有风险就不做了。

    “我养鱼,头两年却技术,亏大本。要有耐心,从失败中找经验教训,才能越走越顺,而不是一不顺利就换。”他说,最初想着1条鱼卖10块,养1万条就卖10万块,但实操发现并非如此,1条鱼有时可能两三块,另外还有不少鱼苗损失。

    创业多年,他还有一个深刻感受是不好讨账。“有人欠了账,待过年时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赖账!”

    欣慰的是,疫情对唐成海的养殖业基本无影响。“我还担心今年底到处封锁,没想到后来全放开了。”他说,“下一步,我要养鲈鱼。”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0070443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宁德时代新年大手笔 计划以不超过238亿元投向动力电池回收

    下一篇

    2023中国游客将为世界带来什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