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24小时 | 全面开工,南京“向北”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1-05 23:04

    实现“最短路径”直达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10686

    南京日报1月5日消息,新建南京至淮安城际铁路于1月4日在南京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召开站前工程启动会,标志着宁淮城际铁路江苏段全面开工建设。

    宁淮城际铁路跨越苏皖两省,线路自北向南由江苏省淮安市淮安东站引出,跨过京杭大运河,经江苏省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引入在建的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南京北站。新建线路长约179公里,其中江苏段长约134公里,安徽段长约4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设淮安东、洪泽、金湖、天长、六合西、南京北共6座车站,其中洪泽、金湖、天长、六合西、南京北5座车站为新建车站。项目总投资约334亿元,工期预计为4年。

    解读:由于空间距离和交通等因素,南京与皖南城市的联系紧密度更胜过省内,尤其是难以辐射到苏北。目前,南京向北前往淮安、连云港、宿迁等苏北城市以及山东半岛的日照、青岛等地,需向东绕行镇江、扬州,通过时速250公里的连淮扬镇铁路串联。

    早在2019年《关于支持南京加快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意见》发布,当中直指南京交通枢纽功能不强和辖区腹地不足等硬伤,提出要打造1.5小时省内通勤圈。当年9月,宁淮城际铁路黄楼至洪泽大桥段作为先导段率先开工。

    宁淮城际铁路被定位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的“区域铁路连接线”,是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骨干线、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北地区融入南京都市圈,进一步提升省会南京首位度的重要客运通道。

    当地媒体曾比喻,如果将苏北铁路网比作一把巨大的伞,宁淮城际铁路便是那根无可替代的“伞柄”,将连接各市的一根根“伞骨”汇聚到省会南京这个“伞把”上。据了解,待到宁淮城际铁路建成后,将在省会城市南京与淮安、连云港、盐城间搭建起一条快速通道,南京、淮安两地可实现1小时内直达,连云港、盐城至南京间也将实现“最短路径”直达。

    南京的努力不止于此。不久前《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发布,南京筹划第二机场建设——南京马鞍国际机场被定位为军民合用机场、都市圈第二国际机场。从区位来看,禄口机场位于南京市域南侧、长江以南,而位于市六合区的马鞍机场处于市域北部、长江以北,安徽东北地区及苏北多市都在其辐射范围内。

    轨道交通是枢纽机场地面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设施间的顺畅衔接也意味着机场的辐射圈可以从市域范围,拓展到都市圈,再拓展到城市群范围。

    #动向

    北京海淀区2022年GDP突破万亿 预计增长4%

    1月4日,北京海淀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海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预计增长4%,全市占比25%,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0.5亿元,实现正增长,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2750亿元,全市占比19.6%。

    武汉2022年GDP预计增长4.5% 达1.9万亿元左右

    据湖北日报报道,1月5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报告,预计2022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总量达到1.9万亿元左右。面向2023年,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耗强度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宁德地区生产总值3580亿元 增速达10.5%

    1月4日上午,宁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长张永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2022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80亿元、增长10.5%。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广州今年拟安排重大项目1722个 总投资超6.5万亿元

    1月5日,广州市召开“抢机遇拼经济抓发展”主题发布之广州市一季度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据介绍,2023年,广州将围绕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和落实南沙方案、“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等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综合交通枢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安排项目,全年拟安排项目1722个,总投资超6.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

    江苏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

    近日,经江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年营业收入增速力争高于全省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两业融合标杆引领示范典型、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创建数量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占比超过70%;到203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万亿元左右,比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一倍,实现倍增目标,积极助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江苏服务业新体系。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初步设计正式获批

    平陆运河集团4日晚间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初步设计日前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批复,为实现项目全线持续性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初步设计成果,平陆运河全长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135公里优化至134.2公里。初步设计明确,项目的施工工期为52个月,工期从2022年8月底起算,预计2026年12月底主体建成。工程总概算为727.19亿元,控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估算范围内。

    图片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声音

    住建部部长:对购买首套房要大力支持 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则降

     据央视新闻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和人民群众利益相关,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要在精准上下功夫。首先问题要找准,目标要瞄准,政策要用准,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

    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购买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

    同时,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市场的建设,让新市民、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安居,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用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着力化解房企风险,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合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让人民群众放心买房、放心租房。

    #数读

    报告:我国城市建筑碳排放呈现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递减分布状态

    近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重庆大学在线发布《2022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系列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与建造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5.5%。2020年全国建筑与建造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2020年全国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为21.6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1.7%。

    通过城市级建筑碳排放核算与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建筑碳排放在南北方和东西部之间差异较大。2020年全国城市建筑运行碳排放汇总值为20.6亿吨二氧化碳。我国城市建筑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状态。

    此外报告披露,城市建筑碳排放量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在人口规模、用能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公共建筑碳排放与城市第三产业GDP相关性更强,城镇化率和人均GDP越高的城市,其人均建筑碳排放越高。城市间建筑碳排放分布不平等弱于经济分布不平等。

    #放榜

    2022年四季度全国平均招聘薪酬10558元 北上深广杭领跑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招聘薪酬整体在波动中上升,第四季度全国平均招聘薪酬10558元,同比增速4.4%。

    分城市看,在智联招聘监测的全国38个核心城市中,四季度北上深广杭薪酬水平仍领跑。北京以13930元招聘月薪位居榜首,上海(13832元)次之,深圳(13086元)、杭州(11963元)和广州(11710元)薪酬水平排名仍然保持前五。

    本季度长三角的苏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珠三角的珠海、东莞、佛山,以及厦门、武汉、成都、重庆、长沙等城市招聘薪酬也较高。东北地区城市薪资总体偏低,哈尔滨(7408元)、沈阳(7614元)、长春(7645元)等城市招聘薪酬缺乏竞争力。

    报告分析发现,2020-2022年,38城市招聘薪酬季度平均同比增速为6.6%。从各城市平均增速排名来看,苏州处于首位,近三年招聘薪酬平均同比增速为9.2%;上海排名第二位,平均增速9.1%;南京排名第三,平均增速8.6%;无锡、合肥、宁波、杭州平均增速分别为8%、7.5%、7.4%、7.1%,都高于38城的平均水平。

    三年中,长三角地区经济展现较强活力,带动薪资水平持续走高。此外,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以及西安、长沙、成都、北京的招聘薪酬增速也高于38个城市平均增速。东北地区城市薪资上升则相对缓慢,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季度平均同比增速分别为3.2%、3.9%、4.3%、4.6%,招聘薪酬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国3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5个基点至4.256%

    下一篇

    城市GDP突破两万亿耗时对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