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A股IPO情况,首发上会企业共582家,其中创业板230家、科创板125家、北交所113家、沪深主板114家。从2022年IPO上会结果来看,通过526家,被否27家,剩余29家为暂缓表决或者临时取消审核。2022年整体IPO过会率为90.38%,较2021年的90.04%略微上升0.34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A股IPO上市家数达到428家,IPO融资额达5869.66亿元,较2021年增长8%,创下历史新高。而相比之下,去年美国资本市场IPO市场融资额下降了70%。一升一降之下,2022年沪深交易所分别摘得全球IPO融资冠亚军。
每经记者 王琳 朱万平 每经编辑 杨夏
2022年依然是A股IPO市场的丰收之年。
回顾2022年A股IPO情况,首发上会企业共582家,其中创业板230家、科创板125家、北交所113家、沪深主板114家。从2022年IPO上会结果来看,通过526家,被否27家,剩余29家为暂缓表决或者临时取消审核。2022年整体IPO过会率为90.38%,较2021年的90.04%略微上升0.34个百分点。
2022年在美元加息、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作用下,全球资本市场遭遇逆风,不过A股IPO市场依然火热。Wind资讯显示,截至2022年A股IPO上市家数达到428家(含吸收合并及转板上市),IPO融资额达5869.66亿元,较2021年增长8%,创下历史新高。而相比之下,去年美国资本市场IPO市场融资额下降了70%。一升一降之下,2022年沪深交易所分别摘得全球IPO融资冠亚军。
在A股IPO“热潮”背后,去年A股也频频出现新股“破发潮”,尤其在北交所和科创板两大板块表现明显。2022年超过50%的北交所新股和接近40%的科创板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相比之下,沪深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率为0%。
剔除换股吸收合并平庄能源上市的龙源电力(SZ001289,股价18.99元,市值1591.73亿元),以及转板上市的泰祥股份(SZ301192,股价18.9元,市值18.88亿元)、翰博高新(SZ301321,股价19.30元,市值23.99亿元)和观典防务(SH688287,股价11.87元,市值36.65亿元)。2022年A股共有424家公司IPO成功上市,仅次于2020年的434家和2021年的524家。
Wind资讯显示,2022年424家A股IPO公司共募资5869.6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2020年和2021年,A股IPO融资额分别为4792.94亿元和5426.43亿元。
分板块来看,上述2022年424家首发上市公司中,来自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证的分别有70家、123家、148家和83家。
科创板和创业板仍然是2022年国内IPO的主要贡献力量。一方面是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家数最多,另一方面,它们去年的融资额也最多,分别达2520.44亿元和1796.36亿元,占比分别为42.94%和30.6%。
从单个首发公司的募资金额来看,2022年A股有中国移动(SH600941,股价71.95元,市值1.54万亿元)、中国海油(SH600938,股价15.48元,市值7363.34亿元)、联影医疗(SH688271,股价180.72元,市值1489亿元)、海光信息(SH688041,股价42.02元,市值976.69亿元)、晶科能源(SH688223,股价14.89元,市值1489亿元)5家公司首发募资金额超过100亿元,募资金额最高的中国移动达到519.81亿元,其次是中国海油募资金额达322.92亿元。
放眼全球市场来看,2022年沪深交易所IPO募资额分别达3588.91亿元和2115.16亿元,包揽了全球市场的冠亚军。去年,A股市场是全球IPO市场的主要动力,占2022年接近一半的全球募资总额。
实际上,沪深交易所之所以能包揽冠亚军,一定程度上也与美国市场IPO活动急剧下降有关。2022年,美国市场IPO筹资金额下降了90%以上;此外中国香港市场的募资总额下跌超过70%,与美国趋势一致。
由于国内IPO活动活跃,这也带动中资投行在全球IPO承销商中排名靠前,彭博排行榜显示,中信证券超越高盛成为2022年最大的IPO承销商,紧随其后的是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成为自1999年以来首次由中资投行占据排行榜前三名。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6家券商的首发承销金额位居前列,分别为1502.55亿元、790.49亿元、568.52亿元、383.45亿元、335.09亿元和330.58亿元,所占A股市场份额分别为25.60%、13.47%、9.69%、6.53%、5.71%和5.63%。
去年依然是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IPO成功家数最多。2022年来自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山东的首发上市企业数分别有78家、69家、55家、41家、36家和21家。而四川和安徽则分别夺得西部和中部地区新增IPO成功企业数量的冠军头衔,分别有15家和13家。
而从首发募资金额来看,来自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的首发企业募资金额居于前列,募资额分别为1434.38亿元、851.43亿元、795.88亿元、521.99亿元、501.53亿元和208.53亿元。
此外,2022年A股市场总共有582家公司迎来上会,其中526家过会,过会率90.38%,其余有27家公司被否,4家公司暂缓表决,25家临时取消审核。
新股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又如何呢?
Wind数据显示,在2022年428家(包含龙源电力、泰祥股份、翰博高新、观典防务)首发上市新股中,有121家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占比高达28.27%。
分板块来看,121家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中,来自科创板、创业板、北证的分别有49家、30家、42家,占各板块首发上市新股数的比例分别为39.52%、20%和50.60%,尤其是北交所和科创板的比例较高,沪深主板新股则未有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份有33家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占到121家总数的27.27%,而这其中又有29家来自北交所。对此,某券商投行负责人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份的北交所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率较高,主要与北交所二级市场流动性下降有关。
而针对北交所出现的新股破发现象,多家北交所公司推出了维护股价稳定的举措,或降低发行底价,或调整发行股份数量。此外,某些北交所准新股还推出了“上市一个月内股价连续十日破发”,将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的举措。
Wind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北证A股的区间换手率为20.27%,较2022年9月、10月、11月的43.88%、28.08%和27.98%大幅下降。从2023年来看,北交所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无疑是工作的重要一环。
而科创板49家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中,有12家为上市时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这一数量占到2022年全年17家尚未实现盈利新股的70.59%。也就是说,2022年尚未实现盈利的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率高达7成。
与此同时,A股2022年上市首日跌幅最大的7家公司全部来自于科创板,而这7家公司中,除了跌幅第4的哈铁科技(SH688459,股价9.09元,市值43.63亿元)和第6的中科蓝讯(SH688332,股价52.3元,市值63.76亿元)外,其余5家均为上市时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例如,跌幅最高的唯捷创芯-U(SH688153,股价37.9元,市值154.87亿元)、普源精电-U(SH688337,股价100.01元,市值121.32亿元)和翱捷科技-U(SH688220,股价61.95元,市值259.14亿元)在上市首日分别下跌36.04%、34.66%和33.75%。
从上市首日破发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来看,科创板49家破发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摊薄)为90.47倍,创业板30家破发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摊薄)为46.83倍。
从全年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A股首发上市新股中总共有220家破发,占428家新股的51.40%,其中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证分别有11家、61家、83家、65家,分别占对应各板块首发上市新股数的15.49%、49.19%、55.33%和78.31%。
当然,上市新股中有破发的,也有大幅上涨的。
2022年,有27家新股在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超过1倍,有6家在上市首日涨幅超过2倍,分别为快可电子(SZ301278,股价110.65元,市值71.46亿元)、慧博云通(SZ301316,股价20.27元,市值81.08亿元)、纽泰格(SZ301229,股价28.69元,市值22.95亿元)、益客食品(SZ301116,股价16.98元,市值76.24亿元)、麒麟信安(SZ688152,股价198.66元,市值104.98亿元)、中汽股份(SZ301215,股价5.3元,市值70.09亿元),涨幅分别为267.42%、254.87%、221.60%、212.46%、212.38%和200%。
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有29家新股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超过了1倍,最高的弘业期货(SZ001236,股价14.1元,市值142.1亿元)涨幅高达628.49%。
2022年,发审委及上市委共否决27家IPO企业,其中深主板发审委共否决4家,沪主板发审委共否决5家,创业板上市委否决16家,北交所上市委否决2家,科创板上市委未出现否决企业。
2022年27家IPO被否企业来自15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江苏、广东和浙江被否企业最多,分别有5家、3家和3家。
2022年27家IPO被否企业由19家券商进行保荐。其中,国信证券保荐的IPO公司被否最多,达到了三家,分别是亚洲渔港、博隆技术和兴禾股份。此外中信证券、中天国富、西部证券、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和东兴证券2022年保荐的IPO企业被否数量均为2家。
从2022年27家被否的IPO公司的上会问询情况,可以发现,关联关系、关联交易问题、内控问题、持续盈利/经营能力问题、收入真实性存疑、资金往来异常、信息披露问题、毛利率不合理问题、利益输送/其他利益安排问题、股权转让/变更/权属不清晰/股份代持、板块定位等问题是企业闯关IPO失败普遍面临的“拦路虎”。
(一)创纪录!A股第一家IPO被否银行出现
2022年IPO被否的27家公司中,出现了第一家被否的银行——大丰农商银行。在大丰农商银行前,此前A股金融机构IPO审核皆“逢会必过”。在这样的惯性之下,大丰农商行IPO否决,令业内颇感到意外。
大丰农商行此次IPO遭否主要原因在于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并未获得监管层的认可。在2022年4月14日召开的证监会发审会现场,监管层重点之一,便是大丰农商行内控有效性的执行问题。
发审委要求大丰农商行就各类贷款迁徙情况,说明五级分类的执行程序及相关内控措施的有效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值得一提的是大丰农商行存在部分集团客户贷款余额超过授信总额。此外在2021年,大丰农商行还因涉嫌违规吸储、违法办理票据而遭举报,目前相关案件还在调查中。
(二)IPO被否后“不甘心” 红星美羚发公开信“喊话”
准备了4年多之后,2022年5月6日,红星美羚IPO被否。这意味着公司无缘A股“羊乳第一股”。为此,“不甘心”的红星美羚发布几千字公开信进行说明。
红星美羚在信中称公司从2013年至2022年,按照上市企业规范要求已长达十年之久,本想着公司会享受贫困县上市政策,得到资本市场支持,服务三农,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没想到涉农企业上市竟然比唐僧取经还难”。
然而,红星美羚IPO被否背后,是公司实控人以个人名义通过公司财务的私人账户向公司数位供应商提供了共计1400万元的借款,而这笔款项却又经由供应商实质流向了红星美羚的多位经销商。此后。这些经销商又将此笔资金用以采购红星美羚的相关产品,从而形成了资金的体外循环,有虚增收入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红星美羚IPO前夕,与其合作多年的第一大客户,也在2020年时注销,并通过其他存续主体转身成为了红星美羚的同区域同产业的劲敌,昔日的亲密同盟,却成为竞争对手。
(三)泰达新材成首家北交所IPO被否案例 公司业绩真实性遭质疑
9月19日,在北交所上市委员会第43次审议会议结果中,出现了被否项目,这也是北交所设立后首单被否的IPO。
根据公告,被否公司为泰达新材,保荐机构为华安证券。上市委指出其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问询问题集中在毛利率变动、收入增长是否有可持续性、是否存在利用供应商调节利润的情况。
事实上,早在2017年1月,泰达新材曾试图在创业板上市,也因毛利率、关联交易等问题被证监会创业板发审会否决。
(三)俄乌冲突爆发 九州风神IPO“躺枪”?
九州风神的主要产品是电脑散热器,这个产品技术门槛不高,毛利率也相对较低。由于九州风神主要产品技术门槛不高且市场竞争力有限,面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比较脆弱。
2021年九州风神归母净利润下滑约40%,2022年1-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会继续下滑,下滑幅度高达117.82%,且为亏损状态。业绩“变脸”基本上就很难获得监管的肯定。
同时,九州风神70%的收入是境外收入,而其中20%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之下,公司相关销售必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不是俄乌冲突,2022年九州风神还可以期待追求一个好的IPO审核结果的,却未想到遇到了不可抗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0264473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