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2022年1~11月,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49.2%。全年来看,这一数字应该会达到50%,即便2022年达不到,2023年也一定会超过50%。”在2022广州国际车展期间,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2年12月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12.9万辆,同比增长9.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4.4%,市场占有率较2021年同期提升7.6个百分点。2022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47.9万辆,同比增长24.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2%,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在冯兴亚看来:“这离不开中国消费者对中国自主品牌的信心与日俱增。此外,经过多年积累,中国自主品牌在科技含量、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品质保证、以及消费心理的把握、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而这也成为广汽集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数据显示,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双子星”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2022年总销量达到63万辆,这是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3%。
自主品牌的优异表现也带动了整个集团的表现。广汽集团公告显示,2022年,广汽集团预计将实现汽车产销245.9万辆和24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约15%和12%;汇总营业收入5144.6亿元,同比增长约19.7%;利税总额651.9亿元,同比增长约13.2%,产量、产值、营收、利润预计均超额完成年度挑战目标。
对于接下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走势,冯兴亚认为,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相信在新的形势下,汽车消费也会有提振,对促进总体的消费起到推动作用,而广汽集团将在2023年挑战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0%的目标,继续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态势。
“我对2023年中国车市实现3%的增长充满信心,但也要警惕风险因素,包括芯片紧张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刺激消费政策是否会持续还未明确等等。”冯兴亚告诉记者。
事实上,“缺芯”“贵电”已成为2022年国内汽车行业的热议词。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看来,汽车芯片短缺和锂电资源紧张是当前汽车行业产业链转型的两大短板,需要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显著增强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对于一些核心的汽车零部件,广汽集团目前的选择是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做到有竞争力和成本优势,特别是在三电系统(电池、电驱、电控)、智能网联技术这些决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性能的领域,目前广汽集团都已亲自下场。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能源科技公司已成立运营,积极布局矿产资源,未来将在能源及能源生态领域加大投入,建立“锂矿+基础锂电原料生产+储能与动力电池生产+充换电+储能”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布局,降低产业链成本,实现新能源产业链整体自主可控。
此外,广汽埃安第二工厂和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广汽本田新能源车产能扩大建设项目也加快推进。
在智能化方面,冯兴亚认为:“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软硬件是一体化的,关键零部件我们一定要做到自主可控,不然软硬件匹配会有很大问题。”
据了解,广汽集团在智联化方面正积极布局,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核心普赛操作系统计划2023年量产搭载,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量产落地的车云一体化电子电气架构。“操作系统必须要做。如果不做,很多硬件就要受制于零部件供应商。所以关键核心的,与软件定义汽车密切相关的这一部分一定要自控。”冯兴亚称。
“总的来说,我们在产业链建设上仍然是两条路:一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核心;另外一条路是合资合作,此外再辅助地做资本性的并购投资。”冯兴亚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