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明显的周期性行业,否极泰来。随着明年新一轮支持措施的实施,行业信心提升,房企销售将发生明显改善。房企要平衡安全与发展,迎接行业新周期。”
每经记者 包晶晶 每经编辑 陈梦妤
12月31日晚,中指研究院、克尔瑞等多家机构发布2022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TOP200榜单。从多家机构统计数据来看,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降低40%以上,其中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负增长,在公开披露年度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仅滨江、越秀两家房企达成了全年业绩目标。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的数据,2022年房企排名发生了重大变化,去年的第4名融创离开TOP10,建发房产则凭借稳定的业绩冲入前10;华润置地在最后一个月力压绿城和中海,成为年度第4名。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12月31日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2年全年房企总体销售低迷,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1.3%,降幅较大。典型企业年度目标完成率均值73.6%,相比去年降低20个百分点。”
2022年,头部房企销售下滑幅度同样明显,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TOP10房企全口径累计销售额3.1万亿元,与2021年4.6万亿元相比,下滑了33%。
其中,碧桂园、保利、万科仍以绝对优势稳居前三甲,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十强房企迎来了新秀,建发房产以1700亿元销售额杀进前10,也是TOP10中唯一实现销售增长的企业。2021年末,建发房产排名第20位,销售额1697亿元。
排名大幅上升的还有华润置地,从2021年末的第9名升至第3名,销售额3013亿元,尽管低于2021年3158亿元,但与其他头部房企相比,降幅几乎可忽略不计。
从权益销售额来看,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53602.7亿元,权益销售面积为33723.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2.9%和48.1%;市场份额约39.3%,较上年下降12.3个百分点。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共2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1家;超百亿房企13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8家。
此外,不同阵营企业数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千亿以上阵营外,500亿-1000亿元的第二阵营企业2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销售额均值636.1亿元;300亿-500亿元的第三阵营企业2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销售额均值372.8亿元,100亿-300亿元的第四阵营企业为5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销售额均值207.2亿元。
整体业绩下滑,是多数规模房企集体陷入负增长的直接反映。据克尔瑞统计,2022年有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同比降幅大于50%的企业数量达到36家,另有32家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增速在-50%至-20%之间。
而少数表现出较强抗周期性的房企,则都具备了稳健的财务运营、热点城市布局和积极推盘去化等特点。克尔瑞指出,一类是央国企如华润、招商、建发、越秀、华发等,凭借自身的资金、布局和运营优势,同时强化产品力和保交付,在本轮行业下行调整周期中表现稳健;另一类是部分优质民企如滨江、仁恒、瑞安等,基于自身资金面的安全、产品力,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也较高,在众多规模房企中表现相对突出,行业排名稳步提升。
从公布2022年销售目标的15家房地产企业来看,目标完成率均值为73.6%,低于去年的93.4%。
今年目标完成率最高的越秀地产,为102.3%;滨江集团96.2%,几近完成;绿城中国目标完成率超过90%;建业集团、银城国际销售额则低于目标的50%。
2022年,百亿房企业绩仍然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其中50家百亿代表企业的一、二线城市业绩贡献合计占比81.3%,较2021年上升3.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一线城市销售额占比较上年增加6.9个百分点至26.3%,市场需求支撑度较强;受疫情反复、高基数效应或项目停工等因素,部分二线城市成交降幅较大,因此二线城市销售额占比有所下降,但销售额贡献仍达到55%;三四线城市市场承压,2022年业绩贡献率为18.7%,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2021、2022年百亿代表企业各城市等级销售额贡献占比来源:中指研究院
从地区分布来看,长三角、粤港澳(内地)、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合计占比超6成。特别是长三角,对百亿房企销售额占比达到39.8%,粤港澳(内地)、京津冀城市群占比分别为15.1%和10.9%,三大城市群合计占比65.8%,且占比较上年进一步提升,分别增加1.1、1.3、0.5个百分点。
从具体城市来看,上海、杭州、北京、南京、广州、苏州、成都、深圳、武汉、佛山分列2022年百亿代表企业城市销售额前10名。其中,上海销售额同比增速较快。
展望2023年,刘水表示:“房地产是明显的周期性行业,否极泰来。随着明年新一轮支持措施的实施,行业信心提升,房企销售将发生明显改善。房企要平衡安全与发展,迎接行业新周期。”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450702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