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理财一年两轮净值大回撤 2023年权益类产品能否爆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2-26 09:46

    2022年3月,受股票和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部分产品累计净值甚至跌破了初始净值。11月以来,在资金利率回升、防疫政策调整、房地产政策转向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债市急速调整,以债券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的净值随之波动,大面积破净场面再现。

    廖志明表示,投资者今年有过经历之后,会对估值法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预计2023年理财负反馈对债券市场的冲击影响会减弱。从未来看,银行理财仍然是居民进行资产配置、实现资产增值最核心的工具。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编辑 廖丹    

    上千只理财产品跌破净值、焦虑重重的投资者按捺不住开启赎回模式、理财公司一边用投教稳定军心一边以自购树立信心……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开局之年,银行理财市场在两轮大规模产品净值回撤中完成了对全面净值化时代的“初体验”。

    截至目前,11月以来的本轮市场波动和赎回潮仍在继续。站在2022年和2023年交汇的路口,眺望新一年的银行理财市场,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投资者今年有过经历之后,会对估值法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预计2023年理财负反馈对债券市场的冲击影响会减弱。从未来看,银行理财仍然是居民进行资产配置、实现资产增值最核心的工具。

    “破净潮”搅动30万亿理财市场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势不减。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3.56万只,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98%。

    作为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年,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净值化程度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为27.72万亿元,占比达到95.0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06个百分点。

    与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达到较高水平相伴而至的,还有估值方法切换及资产价格震荡带来的理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1.19万亿元,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8.39%、8.40%、3.27%。

    基于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情况,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前,业界就曾纷纷预测,随着理财产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原则,估值方法从“摊余成本法”向“市值法”切换,2022年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可能加剧。

    不出所料,今年一季度,一波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应声而来。尤其进入3月,受股票和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部分产品累计净值甚至跌破了初始净值。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剔除最近六月无净值的产品后,全市场有18747只理财产品,其中1749只理财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破净比例达到9.3%。

    面对理财产品破净,理财子公司纷纷以自购的形式果断出手。自光大理财在3月23日打响自购“第一枪”后,10余天时间里,南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纷纷跟上,5家公司合计“豪掷”28.5亿元用于认购自家公司旗下理财产品,向投资者传递信心。



    时隔半年后,类似的景象再次发生。11月份以来,在资金利率回升、防疫政策调整、房地产政策转向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债市急速调整,以债券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的净值随之波动,大面积破净场面再现。

    据Choice债券市场统计数据,11月1日至12月17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明显上行,从2.66%升至2.89%,期间甚至一度逼近2.92%。在11月14日这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前一日陡升10BP,上行至2.84%,信用债单日跌幅超过20BP,下跌幅度创自2016年以来之最。

    债市的波动很快反馈到了理财市场。Wind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剔除最近六月无净值的产品后,全市场有4600余只理财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破净产品数量占比接近14%。12月17日,“破净”产品数量占比更是超过了18%。

    明年赎回冲击有望减弱

    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引发了不少投资者的担忧,今年3月及11月以来的两轮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均引发了赎回潮。不过,华安证券研报分析指出,两轮赎回潮有所不同,3月的理财赎回潮是由于股市下跌而导致的混合类理财产品赎回,市场主要抛售前期浮盈较厚的二级资本债等品种,而11月以来的理财赎回潮是由于债市回调而导致纯债类产品的赎回,债市踩踏面积大。

    “2022年是开放式理财采用市值法估值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年,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相对大一些。”廖志明指出,开放式理财的净值波动情况主要取决于债券市场,有时因为净值阶段性的下降,一些客户赎回理财,这样又会加剧债券市场的波动。

    哪些产品波动更为剧烈呢?回归波动产品本身,从投资属性看,以今年3月的破净产品为例,多以混合类、权益类等高风险的产品为主。

    据普益标准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市场研报,普益标准研究了统计口径为“2021年4季度和2022年1季度均披露了持仓,且均有穿透后持仓数据的净值型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451只破净理财产品,发现从资产配置情况看,这些产品所持有的低风险的货币市场类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占比在两个季度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破净的理财产品,而较高风险的权益类、基金的持有比例更高,“这也是这些破净产品更易受股市和基金市场行情下跌影响而发生破净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向好、政策暖风拂来、市场宽信用预期下,市场对明年权益市场表现报以期待。浙商证券研报认为,当前正处在新一轮小盘股占优的风格周期初期,就大势周期而言,2023年上半年开启新一轮牛市。不过要注意,银河期货研报表示,2023年的权益市场出现整固的可能性比较大,市场存在着结构性的机会,但大盘出现明显的方向性行情的概率依旧比较小。

    廖志明分析称,在2023年,理财负反馈程度可能会减弱,因为投资者在慢慢经历之后,对市值法估值会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只要持有时间拉长收益基本会回来。在他看来,不管是股票资产还是债券资产,大跌之后反而更具价值,最近整个债券市场跌了非常多,在这个时候买入固收类理财,可预期的收益明显上升,“所以我们认为其实在目前这个时点没有必要再去赎回理财,反而可以加大理财的投资力度。”

    发展含权理财是大方向

    如果2023年权益市场回暖,那么权益类理财产品是否会迎来发展机会?

    权益类理财产品是指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在8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一般为股票或者投资权益类公募基金,投资收益与权益市场密切挂钩,目前发行数量并不多,存量规模也较小。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795亿元,仅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27%,远不及固收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12月18日,存续的权益类理财产品数量只有268只。

    廖志明表示,权益类资产主要涉及“固收+”、混合类以及权益类理财产品,整体来看,含有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目前在整个银行理财规模当中的占比较小,因为股票市场之前表现不佳,今年“含权”的理财产品规模总体可能是下降的。但他也特别指出,对于理财公司来说,与权益相关的理财是未来的大方向,不做“含权”理财,未来可能“没饭吃”,目前加大布局其实很有必要。”

    发展权益类理财产品,理财子公司被寄予了更多厚望。普益标准在研报中表示,相较而言,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在面对短期市场波动时的收益率下跌幅度远小于权益类公募基金,在权益类资产投资领域,全国性理财公司凭借专业的投研团队、完善的投研体系及投资工具、严谨的风控措施,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长期持有回报率。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理财子公司共存续权益类产品190只,其中贝莱德建信理财、杭银理财、工银理财权益类产品占比较高。2022年4月1日前成立的公募权益类产品在今年二季度的收益表现看,均录得正收益,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的产品占比达50%。

    另外,虽然权益类产品更容易受到股市和基金市场行情影响,但回暖速度也更快。从Choice统计数据看,截至12月17日,有205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可统计近一个月的净值增长率,其中111只净值增长为正,占比达到54%,大大超越了同期固收类及混合类产品的增长表现。

    廖志明表示,从过去一个月来看,股票市场有明显的回暖,加上市场预期2023年经济复苏,可能会驱动股市进一步好转,“在这种情况下,预计2023年权益类理财产品或者‘含权’理财产品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发行速度会上来。”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449720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专访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估值法切换没有改变银行理财投资逻辑,应着眼于长期投资

    下一篇

    每经专访金信期货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海明:汇率变化将影响国内沪金与外盘的比价关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