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一座大城的“拼”图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2-14 18:38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首位城市要强化担当。今年前三季度,在疫情、高温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下,成都千方百计稳住阵脚,实现来之不易的增长——GDP达到14929.72亿元,同比增长1.5%。四季度向来是全年经济的“重头戏”,成都也到了奋力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这座城市正全力以赴,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大城“拼”图。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年关岁末,是冲刺全年最好成绩的关键阶段,也是积蓄动能谋划开局的最佳时机。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最近这段时间,各个城市都开足马力拼经济,出海抢单、招商引资、复工复产……大招应放尽放,新一轮城市擂台赛一触即发。

    很多人注意到,在率先出海抢单的城市中,多为宁波、苏州、深圳等东部沿海城市,而成都作为中西部城市代表,显得格外突出。

    实际上,成都一直是一座“很拼”的城市——

    进入四季度以来,全国各地高端展会密集召开,成都相继派出招商队伍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参展、洽谈、签约,抢抓各类重点展会溢出效应,力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落地”。

    而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当其他城市还在观望,成都又先“飞”一步,政府包机组织企业集体出海,参加国际展会、拜会新老客户,抢订单、拼经济。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首位城市要强化担当。今年前三季度,在疫情、高温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下,成都千方百计稳住阵脚,实现来之不易的增长——GDP达到14929.72亿元,同比增长1.5%。

    四季度向来是全年经济的“重头戏”,成都也到了奋力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这座城市正全力以赴,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大城“拼”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深耕细作走东西,不待扬鞭自奋蹄

    和雷蕾约了三次,才终于抽出空隙聊一聊。

    作为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片区现场建设指挥部招商部副部长,雷蕾不是在开会说项目,就是在拜访项目的路上。十多分钟的通话里,她语速极快地介绍了招商专班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节奏。

    11月初,一场“蓝天盛会”在珠海开幕,成都双流区派出航空产业招商专班,在珠海航展与重点参展商进行面对面洽谈。

    “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机会太好了,我们不能错过。”雷蕾说,像他们这样的“招引人”,非常需要面对面交流洽谈,“建立联系、挖掘项目、匹配需求,这些都要当面聊,效果才会好。”

    曾经,雷蕾的工作节奏是平均一周出一次差,被疫情打乱之后,她和招引项目的日常沟通变成了线上联系、视频通话,然后再精打细算地出差,既要结合主客地的疫情情况,还要尽量把在外的时间压缩,降低突发风险的影响。

    甚至有“招引人”谈道:“我们现在出差,尽量坐最早的飞机去,坐最晚的飞机回。一天时间拜访四五个企业。”

    见缝插针、马不停蹄正是雷蕾所在团队此前的工作常态。趁着珠海航展的“黄金档期”,招商专班成员赶紧来到这个全球性的绝佳展示舞台,举办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专场推介会、去展馆拜访企业、与招引项目完成签约,用最大的诚意向全球航空企业广抛“橄榄枝”。

    ▲成都双流邀约“飞机全生命周期”全球关联企业参与论坛 图片来源:双流发布

    这期间,成都顺利再添一个重磅“空客系”合作项目,Ameco将作为EFW公司A330客改货项目的第三方服务商在成都实施客改货工作,首架A330飞机客改货工作计划于2023年启动。

    “空客系”再加上“商飞系”“顺丰系”,是成都发展航空产业的三大支柱。雷蕾介绍,他们目前的工作就是不断围绕链主企业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视线离开南海之滨,几乎同一时间,黄浦江畔、乌镇水乡也有多场久违的专业国际国内会议举行,万商云集蕴含海量商机,成为各大城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必争之地”。

    借此契机,成都整合力量密集组建十几个招商专班“走出去”,对接企业和优质资源,把专业展会、论坛的机会,转化成一个个具体项目,落到成都,增强一条条重点产业链的竞争力。

    眼下,“稳经济”成为当务之急,不少地方都铆足干劲,向年终经济“收官战”发起冲刺。有网友调侃,如今的中国城市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第一时间出动的”,还有一种是“后知后觉”的。

    成都正是反应迅速、全力以赴的典型。从部署“大干一百天”专题会,到派发消费券找回烟火气,再到包机组团出海抢订单、拼经济……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现在的项目就是未来的财富。

    ▲成都高新区包机出海抢订单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

    成都努力把“拼”的劲头、“拼”的智慧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奋力冲刺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为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积蓄新的动能。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凌晨1点,成都忆墨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人彭新龙发来微信:“实在抱歉,才忙完。”第二天,他才透露,其实自己后来又忙到凌晨4点,为了处理玩家用户的回复。

    今年7月,彭新龙的项目成功拿到游戏版号,从这以后,他和团队的工作状态就切换为“争分夺秒”——连更彻夜地进行技术测试、市场拓展等,把项目推向市场。

    彭新龙说,公司是2020年成立的,新项目的研发周期恰好横跨疫情这三年。研发期间,为了降本增效,公司对内进行了“AI化”优化,利用工具提高员工效率;对外施行精准粉丝经营,利用有限的线下活动机会打造品牌形象,增加用户对品牌的认可与黏性,“一直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状态,等待最好的时机”。

    而随着公司成功申请到版号,项目立即进入了全速奋战状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人员比过去反而扩充了15%左右”。

    ▲忆墨轩出品的《蜀山:初章》图片来源:蜀山初章官方微博

    彭新龙还讲诉了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公司拿到版号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拿着《成都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游戏产业的政策实施细则》,告诉他们填报相关材料就能拿到对应的奖励补贴款项。

    “非常意想不到,我们就是一群在其他次元搞创作的人,也希望出品的游戏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彭新龙告诉我们,“如此一来,又有资金可以投入下一程研发了。”

    彭新龙坦言,游戏公司都有投入周期,通常得等到游戏上线之后才能产生回报,中小型公司一般承压较大。“成都游戏公司非常多,也专门出台了支持游戏产业的政策,给了我们这些游戏制作人更多的机会,这也是我选择来成都的原因。”彭新龙说。

    企业成长壮大,离不开适宜的土壤。中国游戏产业经历十余年发展,从最初的“拓荒者”跑马圈地,到如今已形成群雄割据的产业版图。而成都以人才、政策等优势逐渐成为业内瞩目的中心,成为国内游戏产业重镇。

    截至目前,成都地区的游戏公司有超过7000家,2021年成都游戏企业年度注册增速超过30%,位列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二。

    此外,《2021年度成都市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成都在游戏和电竞领域已聚集腾讯、西山居、创人所爱等代表企业,2021年实现营收512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国游戏产业收入八分之一,游戏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位。

    很多人对成都的印象是“慢生活”,但这座充满拼劲的城市,从来不乏“快节奏”。就像彭新龙和他的团队一样,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逆风而行,成都企业拼出了在夹缝中求生的本领——一得机会,便铆足干劲,和时间赛跑。很多企业也在积极自救中拓展了面向未来的市场,反而跑出超越以往的加速度。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也能窥见一二。对比去年同期,资本市场“成都军团”112家上市公司2022年三季报,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均超越去年表现——87.5%的企业实现盈利,46%的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新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成长迅速。

    人间十分烟火气,七分在成都

    后备箱打开,铺上一块波西米亚风底布,上面架起小桌子,点亮烛光,摆好花瓶,车身周围再布置几根暖色小灯串,放好荧光黑板,“大孟的小酒摊儿”就开张了。

    大孟是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员工,因为成都越来越浓厚的“后备箱集市”氛围,大孟和朋友火速成立小分队,买了氛围灯和设备,拿出平时露营的天幕和小桌椅,开始了晚上的“社交”。

    “来这里的年轻人大多是为了消遣娱乐,并不是追求高品质口感。”大孟说。为了提升小摊的氛围,吸引更多朋友来打卡,大孟还是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草地上铺了一圈灯带,然后增加了一块投影布,让朋友们来了能坐下聊聊天,听听音乐。

    在成都,像大孟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对于这些年轻人而言,展示自己的手艺,邀请朋友来聚会,甚至让自己的小店梦“软着陆”,都是他们选择加入“后备箱集市”的理由。此刻谋生甚至不是第一要务,生活才是。

    外摆经济几经迭代,演变成步行街、文创集市、专业市场等全新形式,成为个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无数个体户解决了就业、创业难题,更成为一个城市“夜经济”独特的风景,沉淀出年轻创意、开放友善的氛围。

    在成都,“后备箱集市”已在各个角落悄然兴起。或在夜幕笼罩之中,或是周末的湖畔,手打柠檬茶、海岛风桌灯、调制酒、帐篷……逛市集的年轻男女摩肩接踵。

    夜幕降临,走进成都软件园市集,大约一公里长的路段上,超过200位商家摆起各自的摊点,其中不乏用车辆改造的“后备箱商铺”,还有露营风帐篷。白天,他们很可能是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创意精英;到了晚上,又摇身一变成为充满街头范儿的“斜杠青年”。

    这条路上,前景是各色粉色霓虹,道路两侧的黄色夜灯,挂在车身上的彩色店招;后景则是矗立的灰色办公楼,夜幕降临后,写字楼里透出点点灯火。

    人间十分烟火气,七分在成都。这是这座超大城市最为人熟知的一面,消费也理所当然成为成都全面打响增强市场信心、激发经济活力的“第一枪”。

    12月8日,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成都迅即召开研究消费促进和文旅市场恢复发展专题会,并部署新任务:抢抓时机、迅速行动,全力实现消费“量”与“质”同步提升。

    火锅巴士承载着“吃辣”爱好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到2022年,成都已连续13年登顶“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为外人皆知的城市名片。成都人会拥抱生活,也把生活酿成了一份与众不同的城市文化。

    “蛰伏”但并不松懈,只要发令枪一响,这座城市亦可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干字当头,拼尽全力。

    奋战一线忙生产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

    这里有拼搏与梦想,更有舒适与满足。这座有着2100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2022年的倒计时里,我们看到的是这座城“拼”出来的精气神,汇聚成城市努力向上的生动画面。

    大城“拼”图里,有着每个人的精彩。这座城,这座城里的人们,正坚定信心、步履不停,为着更美好的奔赴而共同努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普邦股份:董事叶劲枫和全小燕减持计划已届满,未减持公司股份

    下一篇

    第一创业:股东华熙昕宇减持公司股份约3446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