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重塑全球领导力”。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一体实施。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廖丹
日前,第五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重塑全球领导力”。
参加全球教育50人论坛的部分嘉宾合影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一体实施。纵观全球先后形成的五个科学和人才中心,高等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人才中心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分割。因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要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世界科学中心;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建设世界人才中心。
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刘伟致辞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全球教育50人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建华表示,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在推动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和创新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在与全球高等教育合作实践中发现和佐证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结论:一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和制造业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文明和文化要素成为国际交往成败和质量提升的关键。中国“走出去”战略,必须与优秀的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实现路径和有效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建华教授在论坛上致辞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秘书长刘京辉在演讲中表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向国际组织输送的人才数量太少,代表性不足,职位层级低,话语权受限,国家利益难以在各个领域深层次地得以维护。
为了发现培养并选拔更多人才参与全球治理,刘京辉建议进一步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国际组织人才的鉴定,对于国际组织人才鉴定上的内涵应扩大;二是对于国际组织选拔人才的方式,采取分类管理,以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的方式来进行;三是完善国际组织人才的管理方式和培养方式,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且给他们配备一些实践机会;四是各高等学校继续推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从提升教师能力到提供有关专门课程,这些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全球教育50人论坛顾问黄百炼表示,随着新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发展新形势的变化,人才需求已是方兴未艾之势。而多方面因素导致了新型人才的培养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此,黄百炼提出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实行区域高等教育统筹协调,开展新型人才调研,建立人才培养规划;二是高校要建立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机构,跟踪研究世界上产业链、人才链、科技链对人才的需求动态,研究世界一流高校新型人才培养体制的管理创新;三是建立因事设队、事完队拆、队拆人回的组合式人才培养体制,最大限度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建立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专门人才培养与新兴人才培养相互融通、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院系管理体制,创造学术交流、学科交流、知识更新、治理灵活的运行机制;五是改革教师薪酬制度和管理制度,打破利益固体化和部门所有制藩篱,让教师能够根据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实现顺畅的自由流动,并且以强有力的激励导向调动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六是要创建更为灵活的专业设置管理体制,赋予省级更大的自主权。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博士、长江学者、全球教育50人论坛成员宁强表示,疫情这三年来对教育界的影响有两个变化值得关注,一是有个新机会来实现教育平等,另一个机会是教育全球化。在后疫情时代,教育者、被教育者,还有教育者的未来、被教育者的未来都面临新的挑战,但更多是面临着新的机遇,怎样抓住这些机遇,让我们的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扩大中国技术、中国教育影响力,形成更大的话语权,是特别值得研究的。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康国政表示,科技地缘政治是以新兴技术为主导权为核心的竞争,促使争先发展最前沿的科技,争取科技领域的主导权。由于变局导致的不确定性引起了国家之间的误解、不合作,甚至是对抗,这就彰显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的重要性。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康国政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康国政认为,根据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高等教育至少要在六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角色变革,更加注重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培养方案的标志;二是动力变革,要大力推进促进积极情感的一种工程文化,让学生把工程理解为既有挑战性又充满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激发学生拼搏的内生动力;三是目标变革,要从传统的只强调技术卓越的目标方式转变为高度重视设计思维和技术卓越的深度融合;四是关于内容变革,要推进立足解决重大复杂跨学科问题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培养;五是体系变革,培养体系要在真实世界中给学生建立更多的学习体验;六是培养模式变革,要推进建立新兴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学习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全球教育50人论坛顾问唐杰就加快建设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问题分享了观点。他认为,未来要建立创新高地,建设人才中心第一个需要企业的竞争性,企业的多元性,知识的相关性,同时需要大学之间的分工,需要城市的分工,需要形成一种能够上天揽月,也能够脚踏实地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它强调实践性和科学创新性,要形成一个大学体系的有效的整合,形成大学的分类,形成大学之间的合作,同时推动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创新协同。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