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扩大的内需必须是有效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有收入依托的消费、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需求,是可持续的需求。
◎在加强需求侧管理方面,文章指出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释放消费和投资需求,使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11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刘鹤署名文章《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文章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扩大的内需必须是有效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有收入依托的消费、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需求,是可持续的需求。
文章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供需两端着手深化改革。而在加强需求侧管理方面,文章指出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释放消费和投资需求,使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篇文章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
2020年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的基点牢牢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统筹谋划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推动供需良性互动,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对于上述表述,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称,传统上来说,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拉动,当前我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依靠外需因素拉动受到一定挑战。因此,扩大内需是在外需受挑战背景下的一个焦点。
李锦强调,这篇文章提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应对各方面挑战的方案,就是利用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通过其发展撬动国内市场的循环,再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工人在汽车总装车间内作业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次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署名文章特别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扩大的内需必须是有效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有收入依托的消费、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需求,是可持续的需求。
文章指出,财政和货币政策要在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稳时出手,做到适时适度、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上做文章,提升供给结构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不能形成不符合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和产品,造成社会资源和财富浪费。
对此,李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从当前情况看,“需要供给的供给不上来”的情况还比较常见,许多人都能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高品质的产品比较稀缺,价格也比较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相关署名文章提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上做文章”等内容非常必要。
李锦分析称,未来我们不光需要优质产品的供给,还需要养老、托幼、健康、文化等方面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业也得到提升,而在研发、设计、审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上同样要得到有针对性的提升,才能更好满足需求侧的需要。
此次发表的文章指出,要坚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就是要充分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为市场主体营造长期稳定的良好发展预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市场自主支出意愿和能力,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
文章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供需两端着手深化改革。
一方面,供给结构调整本质上是改革问题,要在优化发展环境、打破垄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发力,破除制约供给端自我调整的体制机制障碍,保护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进供给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要加强需求侧管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释放消费和投资需求,使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